A- A+

《大陸股市》產經解析-貿易前景轉佳? 投資中國宜聚焦基本面

時報新聞   2025/08/03 16:27

【時報-台北電】中國股市在第二季持續上漲,受惠於市場對北京與華府最新貿易戰停火協議的樂觀情緒,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以美元計)第二季上漲3.4%;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則上漲2.3%。

 由於市場期待雙方能達成長久協議、避免進一步擾亂市場情緒,因此提振了投資人信心。從產業面來看,境內市場中金融與通訊服務類股表現強勁,必須消費類股與非必需消費類股的表現則相對落後。

 儘管股市氛圍正面,經濟數據依然低迷。即使政府補貼帶動5月零售銷售成長,但今年前五個月的工業利潤較去年同期下滑,5月出口動能也顯示降溫跡象。而在全球環境不確定性之下,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幅度低於預期。此外,儘管收縮幅度較上月略為緩和,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工廠活動在6月連續第三個月收縮。

 另一方面,中國的貿易前景同時受到消費疲弱與持續通縮的壓抑,價格戰在多個產業蔓延,物價面臨持續下滑壓力,尤其是在競爭極為激烈的汽車產業,使情勢更加複雜。住宅資產是消費行為的關鍵因素,而中國當前的低迷信心與通縮環境,都使情勢更加棘手。

 今年的夏季中國將會召開若干重要政策會議,為下半年經濟定下基調。然而在貿易問題釐清之前,任何政策宣示都可能只是階段性。

 不過,中國政策制定者對貿易環境轉變具高度警覺,對美國可能提高關稅早有預期,並默默規劃對應方案。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多項政策以支撐經濟,包括調降關鍵利率、下調銀行準備金利率以促進放貸,並降低五年期住房貸款利率以提振房市需求。若經濟數據仍持疲態,政府可能會進一步加碼刺激措施。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日益轉向內需導向、對美貿易依賴度逐漸下降,有助於緩衝長期的關稅衝擊。加上中國在人工智慧與其他科技領域的進展,以及持續進行的監管改革-目標是吸引更多資本、提升企業評價-也有助於降低短期關稅風險,並改善潛在投資報酬。

 在政府推動企業改革的大環境下,中國企業正變得更重視股東權益,股息發放與庫藏股買回均有所增加。這類改革與日本、韓國等國的公司治理變革類似,鼓勵企業優先考量股東權益與長期報酬,有望成為中國股市邁向永續反彈的關鍵催化劑。

 因此在投資策略上,建議優先考量企業基本面,而非追逐短期行情;並基於由下而上的個股選擇策略,聚焦於那些在市場波動中股價與基本面獲利實力出現脫鉤的公司,可關注通訊服務、金融、醫療保健、工業與非必需消費等類股。在工業與金融類股中,具防禦特性的公司如收費公路營運商、港口經營者與銀行,這些企業擁有穩定的現金流與可觀的股息殖利率,可望為投資組合提供穩定支撐。(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聯博集團中國股票投資長John Lin)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