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財經:產業結構優勢與外交策略奏效,泰國對等關稅19%成區域黑馬
財訊新聞 2025/08/06 12:47

【財訊快報/陳孟朔】在美國總統川普大刀揮下亞洲關稅之際,泰國意外成為區域黑馬——原本預告將被課徵36%關稅,最終卻僅被實施19%,與越南和菲律賓並列亞洲最低稅率,引發外界對其談判策略與產業結構的關注。
市場人士指出,儘管泰國缺乏類似台積電或三星電子等科技巨頭壓艙,但其在製造鏈穩定、政經對美友好姿態及產業替代性方面具備戰略價值,成功換取美方讓步。
市場人士表示,泰國多年來被視為「亞洲底特律」,為豐田、本田、福特等汽車品牌重要生產基地,也是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與希捷(Seagate)等美系儲存裝置大廠的關鍵後段製程基地。美方在重建非中供應鏈時,對此高度倚重。加上泰國政府近期與美國進行多輪高層會晤,展現調整稅制、智慧財產權保護及擴大自美農產品進口的意願,亦被解讀為「外交配合度高」,取得政治加分。
此外,泰國未過度向中國「一帶一路」傾斜,被視為地緣中立者,美方視其為區域穩定錨點之一。
有美系券商指出,美國此次採「區域示範」策略,對泰國、越南調降關稅,意在對台灣、馬來西亞等仍被課20%以上的國家施壓,傳遞「願開放者得降稅」訊號。
隨著泰國成功壓低關稅,其製造業競爭力有望短期受惠。泰國財政部並宣布將動用185億泰銖(約5.72億美元)實施新一輪刺激方案,以應對關稅衝擊,重點支持經濟競爭力提升與學生貸款,並對日前與柬埔寨邊境衝突中的罹難者家庭給予補償。
法人認為,若區域其他國家遲遲未與美達成貿易妥協,泰國有望吸納部分電子組裝與汽車零組件轉單,並鞏固其在「非中製造鏈」中的戰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