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散熱產業再迎一波結構性質變,輝達積極開發測試微通道蓋板解決方案

產業評析   2025/10/13

AI晶片龍頭大廠輝達(Nvidia)正積極推動散熱技術變革,下世代Rubin平台功耗一舉突破2000W,達到2300W的高水準,尋找最新散熱解決方案已刻不容緩,市場傳出,輝達已積極開發並測試「微通道蓋板」(Microchannel Lid; MCL)技術,並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導入,散熱產業迎來新的技術革命,供應鏈隨著AI世代更迭,交易題材滿滿。

微通道蓋板技術是透過在晶片封裝蓋上蝕刻出20~300微米的微細流道,讓冷卻液直接流經晶片表面,大幅減少熱阻。業內專家分析,此設計能較現行「水冷板+散熱蓋」方案降低成本,並提升散熱效率,是輝達因應未來萬瓦級晶片的關鍵布局。

統一投顧分析,微通道蓋板的設計,同時結合均熱片、封裝蓋與水冷板的功能,是一種跨足半導體封裝技術的高效率散熱方案,但微通道蓋板製程難度高,流體壓損也大,仍是很大的挑戰。

另從生產工序來看,廠商除了需要大幅提升沖壓機噸數外,電鍍製程也困難重重,此外電鍍良率更是關鍵技術,不過,只要確認微通道蓋板散熱方案可行,包括奇鋐(3017)、雙鴻(3324)這些散熱技術老廠都有辦法解決。

惟供應鏈指出,微通道蓋板目前仍在開發階段,尚未定案,至於確切的導入時程,更得要到第4季中旬過後才有機會初步定案,但一切都仍有變數。業者指出,微通道蓋板還有多項挑戰,如水冷板是可插拔的,較易於清潔或調整;而微通道蓋板則固定於晶片,一旦水流有雜質或出現堵塞,維修難度較高,因此,雖然輝達致力於開發新技術,但若可行,硬體供應商亦須時間擴產因應,供應時程將相當緊湊,再加上現有水冷板已足以解決Rubin平台的熱能,微通道蓋板是否最終會獲得採用,仍待觀察。

微通道散熱板的解決方案,又可分為有TIM(熱介面材料)及無TIM兩種解決方案,據了解,國內特化材料廠勤凱(4760)就正針對微通道蓋板所需的TIM材料與均熱片大廠及封裝廠進行驗證測試中,然不管有或無TIM,微通道散熱蓋板的原理就是將散熱直接加工整合在封裝蓋上,涉及的是半導體封裝技術,可以想見工藝技術難度高,且良率的瓶頸也須克服,這都需要時間持續觀察。

惟若確定採用,摩根大通估算,微通道蓋板的單價將為現行散熱蓋的9到10倍,若明年下半年導入,由於技術門檻高,健策(3653)又是微通道蓋板的領先開發者,並具備電鍍、沖壓等關鍵製程能力,其營運將如虎添翼,並再出現大成長。

在假定微通道蓋板散熱技術將付之實現下,摩根大通認為健策營運將自明年下半年再出現獲利大躍進,該機構預估,健策明年每股盈餘將高仰角成長,從今年預估的37.25元,成長至2026年的59.98元,並給予其3650元的目標價,較現有股價有望再上漲5成,但這個前提仍必須是微通道蓋板能付之實現,業者指出,現在都還未確認,仍要持續觀察發展進度。

健策日前的大漲及續航力,都建構在微通道蓋板可以獲得實現的基礎上,市場也開始估算,若微通道蓋板實現後,恐衝擊散熱大廠的水冷板應用量,並一度造成散熱股修正,然持平來看,無論是GB300或是明年ASIC伺服器出貨量都將大成長,水冷元件的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散熱大廠的營運仍將一路高歌,奇鋐、雙鴻仍是AI伺服器散熱解方的投資王者。

以龍頭大廠奇鋐來說,過去1年營運逐季走高,並連續7個月創下營收歷史新高紀錄,第三季在GB200及GB300同時拉貨、且都維持主供地位下,法人預估,奇鋐第三季營收將可達到370億元,再創單季新高,並較第2季成長25%以上,第4季的營運動能亦強勁,將可攀升至全年高峰,短期看不到業績烏雲。

展望明年,除了輝達Blackwell GPU伺服器的貢獻之外,ASIC的成長動能自今年第4季開始放量,未來包括AWS Trainium2.5/Trainium3及Meta MTIA2伺服器都將採水冷設計,繼AWS之後,Meta MTIA2有望自明年下半年接續貢獻奇鋐營運,微軟的ASIC伺服器則將在後年放量,整體ASIC伺服器走向水冷趨勢益發顯著,預估中長期滲透率將朝3到4成邁進,水冷散熱模組廠將持續大發利市。

尤其輝達Rubin平台系列明年將陸續問世,專為大規模情境推論而打造的Rubin CPX模組,並預計在明年下半年推出,屆時每台伺服器的水冷板數量將從2片大幅增加至5片,整體水冷用量將再提升,產值也將進一步提升。

法人分析,Rubin GPU主要負責生成和解碼計算,加入CPX模組,主要用於上下文和預填充計算,並能顯著提升海量AI應用的性能,目前Rubin平台預計有3種規格,包括VR NVL144、VRVR200 NVL144 CPX及Vera Rubin CPX雙機架,後兩種規格將導入CPX,從Rubin的運算匣設計來看,上方仍維持二大片水冷模組,下方則在中央電源部分新增一片水冷板,另外在兩側各配置一片,4個CPX並共用一片水冷板,整個下方共增加三大片水冷板架構,相較於GB200仍保留部分氣冷,Rubin系列則全數採用水冷設計,整體水冷產值提升已是必然。

為因應爆量的水冷散熱需求,各大廠紛紛啟動擴產計畫,其中,健策大園新廠預計今年第4季可完工投產,未來幾年也計畫有新廠完工,以因應伺服器的龐大需求;奇鋐目前在越南已投入110億元建廠,預估越南總投資金額將達到200億元,其中V1~V4廠房已投產,V5~V6廠則擴建機箱及機櫃產能,V7~V8則專門擴建水冷模組產能,整體產能數倍增成長。

雙鴻(3324)今年以來伺服器營收比重也持續向上提升,第三季伺服器營收比重已提升至近6成,其中水冷占比達35%,公司預期,第4季伺服器比重可望再進一步提高至7成,水冷比重則將進一步提升至4成以上,有利於提升其獲利。

雙鴻因在GB200認證較晚,加上GB200機櫃出貨量下修,致過去一段時間營運落後奇鋐表現,但自GB300開始,雙鴻已順利認證,9月份起已正式進入量產階段,雙鴻並將力拚取得3成的GB300水冷份額,第三季營收將創下歷史新高,由於雙鴻亦是甲骨文散熱主力供應商之一,自去年下半年來自甲骨文的訂單大增,今年甲骨文的AI基數設施接單大爆發,雙鴻受益匪淺,營運將開始倒吃甘蔗,明年將相當有看頭。

為因應水冷需求的快速成長,雙鴻在中國大陸之外,今年積極擴充泰國廠產能,GB300放量生產後,公司預期,今年底泰國一廠有機會達到滿載,公司目前正進行泰國二期廠房的擴產,預計年底可望完工,並在明年上半年導入量產,明年起產能全開,水冷業績也將全力衝刺。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