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關係惡化,MSCI新興市場指數週線下跌0.60%

新興股市上週表現欠佳,因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0%關稅,惡化中美貿易關係下,市場風險情緒遭遇打擊。
上週MSCI新興市場指數週線下跌0.60%,來到1,365.67點;MSCI亞太指數週線則是下滑0.59%,報222.92點。
在上週個別新興股票市場表現方面,經過美元貨幣因素調整後,越南、阿根廷、迦納股市表現相對亮眼,大盤指數分別出現6.35%、4.26%以及4.22%的漲幅,表現位居全球92個國際主要股市指數中的前10位。反觀,斯洛伐尼亞、巴西,以及寮國股市的大盤指數分別下跌5.06%、5.09%以及7.29%,表現相對疲軟。
展望本週,中美關稅衝突、全球經濟與通膨形勢、供應鏈問題,以及中東的以巴、以伊衝突、台海、俄烏地緣情勢的發展,仍是市場聚焦中心。同時,美國川普政府的政策變化也需要關注。另一方面,部分國家政局的發展,以及中國等主要國家的經濟進展,加上美元等主要貨幣匯價、國際油價、金屬商品價格走勢等的變化,也是權衡新興市場的重要風向球。
有觀點認為,多重利多因素支撐新興市場牛市前景,這些因素包括美元走弱、通膨持續回落、更多央行降息、外商直接投資(FDI)恢復,以及經濟增長展現的更強韌性等。
事實上,許多主要新興市場的經濟表現比預期更溫和,部分受惠於對半導體、電子元件、稀土和服務貿易等持續增長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商品貿易約85%發生在美國以外地區,且許多新興市場正加速推動與歐盟、英國及彼此間的自由貿易協定,這使得貿易重心逐漸轉移,並看好東盟和印度等地區的增長前景。
美元走弱對於舒緩新興市場通脹壓力、提升其資產吸引力非常重要。市場普遍預期美國經濟將實現軟著陸,這將有效限制資本流動突然逆轉的風險。同時,在地緣政治風險猶存的情況下,許多新興市場的政策可信度正在提升。相較於發達經濟體,大多數新興市場在疫情期間的財政政策更為克制,貨幣政策也更為嚴格,使通膨得以迅速回到目標水準,政府債務和通膨前景顯得更為溫和。
此外,為構建更具韌性的全球供應鏈,FDI和本地採購將增加,對就業和生產力帶來積極溢出效應。同時,中國企業正加大對新興市場的對外直接投資,有助於提高利潤率和鞏固全球份額。研究顯示,除中國外的新興市場對美元和中國經濟增長的敏感度已長期減弱,使其作為獨立資產類別更具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