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幣全面升值,營造談判氣氛,關稅戰捅到馬蜂窩,川普急找台階下

川普政府在4月2日對外發布的關稅政策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大震撼,甚至還意外造成美債殖利率的大反彈,迫使川普總統給予被課高關稅國家給予90天的緩衝時間,讓這些國家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原本中國與美國互課報復性關稅,最近美國與中國也在維也納舉行財長等級的貿易談判。就在各國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之際,亞洲主要貨幣突然大幅升值,尤其以台幣的升值幅度最大,菲律賓披索、印尼盾、馬幣、韓元和人民幣也都呈現升值趨勢,有可能就是在美國要求下,與美國貿易逆差大的國家貨幣要反應與美國的貿易順差問題。
美元指數在川普就任總統不久後開始反轉走貶,主要是當時川普拿鄰國墨西哥與加拿大開刀,要求這兩國解決非法移民與芬太尼到美國的問題,並威脅課以高關稅。實際上,美國與墨西哥和加拿大貿易往來關係密切,這3國有簽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年貿易總額高達1.37兆美元。當時市場看貶美元是擔心川普對這兩國課高關稅會造成美國經濟出問題,引發美元的貶值走勢。市場投機機構順勢增加美元期貨的空單部位,從4月18日至今,美元期貨空單部位大增77%,並超過2.23萬口;同期間,美元期貨多單部位僅增加約37%,凸顯市場極度看空美元後市。
川普政府引爆的關稅戰後座力,有可能與川普政府相關幕僚先前的演練有些出入。由於美國不擅長製造業,美國很多生活用品甚至蔬果都是從外國進口來的。川普打關稅戰的用意是要迫使這些賺美國人錢的外國企業都到美國設廠,重新塑造美國世界工廠的角色。但川普政府可能沒有想到的是後座力居然這麼強,打關稅戰固然會讓美國政府增加稅收,但外國進口商並不願意幫美國消費者買單,所以這些多出來的關稅成本都要由美國消費者負擔,同時造成美國境內物價走高。現在的高關稅壓力下,很多商品不進口,造成零售商貨架上空空,衝擊民生消費。就連聯準會主席鮑威爾5月上旬的FOMC會後記者會中坦言,未來通膨與經濟成長出現不確定性因素,更不敢承諾市場何時有降息的機會,市場把當時鮑威爾的言論視為偏向鷹派說法,造成美債殖利率走高。鮑威爾的言論,更與川普要求鮑威爾降息的態度相左。
4月30日是川普就職滿百日,從他剛就職到4月底為止,S&P 500指數下跌7.3%,道瓊工業指數下跌6.8%,創下半個世紀以來最糟的新政府表現,Nasdaq指數更下跌11%,也是近24年來最差表現,顯然金融市場並不認同川普的政策。美股表現差也反應在民調上,他上任百日的民調下降到41%,是歷任總統70年以來新低。看到低迷的民調,川普政府意識到危機,愛面子的川普當然不可能對外認錯,只能盡量找台階下。
他在4月上旬宣布與各國進行90天的貿易談判,進入第1輪談判的國家包括台灣在內共有20個國家,這就是川普試圖找台階下的機會。從附表的美國前20大貿易逆差國來看,第1輪談判的對象很多就是與美國貿易逆差大的國家。以台灣為例,去年台灣與美國的貿易順差高達739億美元,排名第6位。同樣的,日本、越南、南韓、印度、墨西哥、德國和義大利等國也都談判的對象。
最重要的是中國,4月間中國與川普大玩「膽小鬼遊戲」,川普逐步把中國的進口商品關稅加到145%,而中國也對美國進口商品關稅加到125%,一度讓川普氣壞並大罵中國,當時川普揚言要求中國先來協商,否則絕不讓步。不過,中國是美國最大貿易逆差的國家。雖然從川普第1任期、拜登政府到現在川普的第2任期,美中關係始終不好且持續惡化中。但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逆差卻有增無減,去年逆差還年增5.8%。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總額比位居第2位墨西哥還高出72%。由此可見,美國民眾真的戒不了中國商品。
或許是川普政府積極找下台階的機會,也可能是中國內部經濟情勢真的不好,這兩國近期突然在日內瓦舉行財長等級會談。談判過程中,雙方一度有歧見,但川普本人都對外釋出雙方會達成協議的樂觀氛圍。就在台北時間12日下午近4點雙方發出聲明,美中貿易休戰90天,美國對大多數進口商品關稅由145%在5月14日以前降到30%,其中包含芬太尼相關稅率;中國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125%關稅則降到10%。美中雙方還同意建立一套機制,持續討論經濟與貿易關係。這些討論可在中國與美國輪流進行。
美國財長貝森特還說,彼此都不希望脫鉤。由此推測,川普真的積極找台階下挽救因為貿易戰引發對經濟的風波,加上中國內部經濟因素,雙方很快就能達成協議。然而,這僅是初步的協議,未來的談判進入深水區時,才是雙方最難達成協議的地方,雙方都不是省油的燈。
解決關稅本身的問題可能不是最困難的,美國與包括中國在內主要貿易逆差國談判過程中,還要一併解決匯率與政策補貼的問題。以中國為例,該國本身是計畫性經濟,很多表面上是民營企業,實際上都接受政府的補貼,他們的商品都可以不計成本地在海外市場殺價,像華為、電動車製造商,甚至連網路公司的騰訊、阿里巴巴都接受政府補貼和監管。這部分在未來的美中貿易談判中,恐難有解。4月下旬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0.85%,這波人民幣升值是去年10月以來最強勁的升值幅度,這有可能是因為中國為了迎合美國,營造雙方在貿易談判期間有較好的氣氛。
最近台灣與美國也正在進行貿易談判,雖然政府沒有透露談判內容與進度,但台幣兌美元從4月底至今大幅升值,也讓台幣成為近期最強勢的國際主要貨幣。近日台幣突然大幅升值,當然也與美國的貿易談判有關。與台灣互為貿易競爭對手的南韓,韓元最近也有明顯的升值走勢。南韓央行總裁李昌鏞近日就提到,美國施壓亞洲各國要求貨幣升值。亞洲出口國大多把美國視為最大海外市場,都希望與美國早日達成貿易協商。最近金融市場大喊出脫美元資產轉向其他的強勢貨幣,美元指數短期內有可能呈現低檔震盪,逐步盤底震盪的機率比較大。因此,市場人士認為,亞洲主要貨幣罪大幅度貶值的時間大致已過,升值後的亞洲貨幣維持區間震盪機率高,除非人民幣或是日圓又出現明顯的升值走勢,才可能牽動其他亞幣的升值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