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美債殖利率下不來,降息沒指望,傳言川普又逼鮑爾下台…

總經評論   2025/07/28

近期美股在AI指標股維持高姿態走勢,S&P 500指數和Nasdaq指數不斷創新高。在美股創新高當下,多頭似乎萬里無雲,卻要提防美債殖利率維持高檔,未來如果有黑天鵝的話,極有可能會是美債引爆。引爆美債這枚炸彈的引信,或許有可能就是川普總統!

川普就任總統後,開始擘劃他的關稅政策。就在上任前夕,美股就有一段漲幅,之後維持高檔震盪。當他開始釋出要對加拿大、墨西哥等國課關稅,美股因為短線漲幅不小,科技股回檔拖累美股。4月2日,川普在解放日當天宣布對等關稅結果引發美股和全球股市重挫。當時美股重挫後,美債殖利率突然在4月8日出現狂飆,30年期美債殖利率一度飆破5%,並引發當時美股續跌。川普政府才意識到問題變得嚴重,才又決定給貿易對手國寬限90天談判,被金融市場創造出TACO(川普總是臨陣脫逃)的詞彙。由這個例子可知,美債與美股動向關聯度很高並相互影響。

截至今年年中為止,美國公債的市場規模為27~28兆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公債市場,每日成交金額約5000~6000億美元。美股是全球最大的股市,規模約50~52兆美元,每日成交金額約4000~6000億美元間。全球股市的規模大約在110兆美元,美股占比約在45~50%間,是全球最大、影響力最大的股市。美債市場的規模雖然沒有美股大,卻對美股有很大的影響,也可以這麼說,美債與美股相互影響。

美股與美債有資金配置的效果,包括壽險、退休金和外資等的法人機構,都會配置一定的資金在債市當作固定收益,只要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動向沒有明顯改變,放在債市的資金變動幅度都不大,只領固定利息。在股市被市場認定為風險投資市場,有些投資機構和投資人會把投入在股市的資金當作短期操作,不像資金放在債市那麼長。更重要的是,當美債殖利率攀升時,代表市場融資成本上升,資金市場環境變得緊俏,容易造成股市下跌,尤其對那些本益比較高的成長股而言更是如此。當美債殖利率下跌時,市場資金變得寬鬆,股市對資金更具有吸引力,股市估值上升、本益比被市場提高。這時候股市會在科技股引領下走高,整個股市維持漲勢。

美債對美股影響性很大,川普政府4月初推出對等關稅並嚇壞金融市場後,剛開始川普並不擔心股市的下挫效應,而是當股市的下跌效應波及到美債殖利率跟著大幅上揚後,才讓川普政府感到緊張,才放寬政策舒緩市場的緊張。川普除了加關稅外,還有就是一直施壓聯準會主席鮑爾要降息,川普是搞房地產起家,當然知道利率低對經濟和金融市場都會有利,加上美國聯邦政府目前的債務總額已超過36兆美元,以目前聯準會指標利率在4.25~4.5%間,去年聯邦政府光是利息支出就超過1兆美元。這兩個理由,是川普施壓鮑爾降息的理由。

然而,聯準會是獨立機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動向不受白宮或是執政團隊的影響。過去沒有1位美國總統在位時會對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動向指三道四,川普是首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動向以經濟數據為依據,貨幣政策是決議制,聯準會主席無法改變貨幣政策決議制的意見。即便是川普要求鮑爾降息,鮑爾也做不到。川普因此對鮑爾不滿,不但給鮑爾取名太遲先生(Mr. Too Late),甚至有意無意要求鮑爾辭職。不過,這樣的意見被財政部長貝森特擋下。因為鮑爾是任期制,他這次任期到明年5月底。在此之前,除非鮑爾自己遞辭呈下台,任何人都沒辦法要求他辭職。

7月15日,華爾街市場又傳出川普要求鮑爾下台,又引發美債殖利率上揚。十年期美債殖利率一度上揚到4.48%、30年美債殖利率更攀升到5.075%。當天美債殖利率攀升之際,造成當天美股由紅翻黑,事後白宮出面否認川普要鮑爾辭職的訊息,才讓美股當天的跌幅收斂。這件事情過後,包括JP摩根大通銀行執行長戴蒙在內的華爾街市場大咖都出面力挺鮑爾。貝森特是華爾街出身的財政部長,7月15日川普極有可能又對鮑爾遲遲不降息政策感到不滿,並要求鮑爾遞辭呈,最後在貝森特阻攔下才打消念頭。

外傳貝森特這次是從務實的角度向川普分析,鮑爾有任期制保障,即使川普以行政命令片面要求鮑爾辭職,但鮑爾可以打官司請求取消川普的行政命令,而鮑爾的勝算很高。以官司的訴訟時間推算,要到明年上半年才會有結果,屆時鮑爾的任期也差不多到期。官司期間,就算鮑爾沒辦法擔任主席,代理人也不見得會屈從川普的意見降息。然而鮑爾不在位期間,可能會引發美債市場大震盪,債市殖利率可能也下不來,極有可能引發類似4月當時的人為熊市。一旦發生,川普政府也必須承擔責任。

鮑爾曾經在7月初的一場公開演講中表示,要不是川普的加關稅政策,聯準會早就降息了,頗有向川普示威的意思。鮑爾講得沒錯,加關稅以來美國的財政收入的確增加不少。實際上,加關稅的代價大部分是由美國消費者承擔,美國經濟也因為加關稅而會形成通膨風險。從4月到5月間這段期間,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CPI)不增反降,應該是進口商還在觀望政策動向,還沒有把多出來的關稅成本加給消費者。然而,6月的CPI年增率明顯上升到2.7%,是2月以後最高,顯示部分進口商開始把關稅成本加到商品售價上。

現在還有1個很大的問題是,去年下半年到年底的CPI年增率的基期較低,因為去年基期較低緣故,有可能會造成今年下半年以後CPI年增率就會明顯上升,今年還要加上關稅的問題,的確有可能形成下半年的CPI年增率成長趨緩。假如不是這樣,現在金融市場預期聯準會到年底前有兩次降息的機會,是否會變成只剩下1次降息機會甚至沒有降息的機會,都將影響下半年美股與全球股市的變化。這是經濟數據的變化,而非換聯準會主席就能改變是否降息的結果。

當前美債市場的現象是,屬於短債的1年期國庫券和兩年期美債殖利率都在3.9%以下,低於聯邦資金平均利率水準的4.375%。但5年期美債殖利率約在3.9%上下震盪,長債的十年期美債殖利率就維持在4.37%上下震盪,而30年期美債殖利率則高掛在4.9%上下震盪,長債殖利率維持高檔下根本讓聯準會無法降息。假如現在市場因為預期短期有降息機率,短債殖利率會下跌反應降息,但長債殖利率若沒跟著下來,反而會形成殖利率陡峭問題,長期下來有可能會暗藏金融風暴的風險。這問題,的確讓聯準會很傷腦筋。

美國雙赤字壓力增加、政府債務持續攀升,聯邦政府對發債的需求很大。現在金融市場偏愛短期債券,而較不偏愛長債,就形成上述長債殖利率偏高的現象。過去美國財政部偏愛發行長債,可以降低發債成本。但川普擔任總統後,債市擔心川普4年任期結束後,聯邦政府的債務會超過40兆美元,擔心美國雙赤字壓力上升,債市不偏愛長債,形成長債殖利率偏高,這是籌碼因素使然。未來聯準會能否降息,最重要的變數就是長債殖利率能否下跌,牽涉在其中的變數就是加關稅後對美國經濟通膨的影響期限會有多長。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