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一碼,科技大咖上漲吃力,通膨升溫&就業市場下滑的拉鋸,美元指數有撐

聯準會如期降息一碼,從聯準會公布的點陣圖推測,預期到年底前將有降息兩碼的空間。主席鮑爾在會後記者會表示,這次降息屬於風險性管理,主要著眼於就業市場不再十分穩固。對債市而言,聯準會並沒有啟動降息循環以防止美國經濟陷入停滯,使得降息後美債殖利率不跌反漲。對股市來說,道瓊工業指數反彈反應市場對降息的利多,漲多的科技股反而出現利多出盡現象。以當前的利率水準,支撐高市值的科技大股的確有些吃力。
面對川普政府要求鮑爾大幅降息,聯準會面對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政治壓力,鮑爾先前雖然一直捍衛聯準會的立場,卻也不得不面對當前的現實,與川普硬幹對市場不會是好事。川普總統也毫不掩飾對鮑爾的不滿,好在有財長貝森特在中間緩頰,否則川普強行要鮑爾離職,對金融市場肯定不是件好事。
川普8月底宣布開除聯準會理事庫克(Lisa Cook),在這次FOMC會議上,庫克以及川普安插的新理事米蘭(Stephen Miran)都出席會議,米蘭擁有貨幣政策投票權。這次FOMC會議上,以11票贊成、1票反對的結果通過降息1碼的決定,讓聯準會指標利率降到4~4.25%。唯一投反對票的就是剛宣誓就職的米蘭,他傾向於1次性降息兩碼。在此之前,聯準會已經連續5次維持利率不變。
鮑爾在記者會上依然對於關稅引發的通膨壓力感到憂心,並認為聯準會的責任是確保1次性的物價上漲不會演變成持續性的通膨問題。對於未來降息路徑,鮑爾維持謹慎的態度,並指稱聯準會現在採取的態度是「逐次會議作決策」的方式。聯準會在會後聲明中也指出,承認通膨已經上升,並處於相對高水準趨,同時也對就業市場低迷不振表達憂慮,提及失業率雖然小幅上升。但還保持在較低水準,就業市場未來下滑的風險增加。
川普的關稅政策讓美國經濟短期通膨風險增加,就連消費者都有這樣的預期心理,逐漸影響到消費者行為。至截稿為止公布的最新通膨數據顯示,8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下滑,並由前1個月的3.3%下降到2.6%,低於市場預期的3.3%。7月PPI指數的上揚也沒有對8月的CPI數據造成拉抬,8月CPI年增率為2.9%,略高於前1個月的2.7%,但與市場的預期一致。
另外,9月上旬公布的密西根大學1年期通膨預期為4.8%,與前期數據和市場預期一致,沒有進一步上揚。從以上公布的最新通膨數據顯示,關稅對物價的拉抬效果仍有限。有可能的原因是,進口商和零售業者目前承擔大部分上漲的成本,還沒大規模讓消費者負擔。關於這個問題,鮑爾在記者會上也點出這個事實。即便進口商與零售商承擔大部分的關稅成本,但他們不可能一直承擔下去,終究要分攤給消費者。
從聯準會發布對GDP、通膨率和失業率的預估,可以發現聯準會目前認定關稅問題僅對通膨有短暫性的影響。或許是因為現在就業市場有下滑風險,分攤通膨上揚的問題。9月上旬美國勞工部公布的失業率是4.3%,聯準會預估年底的失業率為4.5%,這部分相去不遠。在個人消費支出年增率(PCE)方面,聯準會預估是3%,扣除汽油和食物後的核心PCE年增率預估在3.1%。8月底公布的7月PCE指數為2.6%,下半年進入年底採購旺季,聯準會對年底的PCE年增率還預留0.4%的上漲空間,都不會影響聯準會現行的貨幣政策。
從聯準會對通膨的預估值也發現,年底前只要通膨率能壓在3%上下,聯準會就能按照現有的進度進行降息,符合市場的期待。現在的問題就卡在從9月開始的關稅問題面對的是至少10~15%以上的關稅成本,這比先前10%的關稅成本至少會增加5成的關稅成本。還有很多國家的關稅成本還比先前的10%高出將近9成到1倍以上,而且這些國家都是美國主要的往來貿易國家(台灣、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印度),這很可能就是年底前美國物價有可能上揚的理由。假如到年底前,美國的CPI、PCE年增率都能壓在3%上下,不要超過太多,關稅對通膨造成的上漲風險才有機會逐步解除。
受到先前高利率的衝擊,ISM製造業指數從22年第4季至今,大多維持在50以下的景氣萎縮期,遲遲不見好轉。這段期間,ISM非製造業指數維持在50~55間。非製造業景氣擴張,提供就業人口維持美國勞工市場的穩定成長。不過,最近幾個月有可能是受到關稅衝擊以及AI取代人力的結構性失業,造成勞工市場出現下滑現象。勞工市場表現不佳,是這次聯準會降息的理由。到年底前,零售業是否會因為例行性旺季增加臨時性人力需求吃緊,而會讓勞工市場稍微好轉仍需要觀察。另一個觀察點是,勞工市場的低迷,以及消費者面臨未來物價可能的上漲壓力出現消費力下降現象,是否抵銷經濟上的通膨問題,才會讓現在的通膨數據看起來都相對穩定。
聯準會對未來的降息態度謹慎,而且逐次會議檢視經濟數據來決定未來是否持續降息。這樣的態度讓債市感到失望,代表現在聯準會的降息不是啟動降息循環,債市普遍押注後者。形成聯準會降息後,美債殖利率不跌反漲。兩年期美債殖利率目前約在3.54%上下,這與聯準會預估年底前的利率會降到3.6%1致,顯示兩年期美債殖利率已反應未來還有兩次降息的空間。
聯準會這次降息一碼後,指標利率成為4~4.25%,中性利率是4.125%。假設年底前再降息兩碼,中性利率會降到3.625%,十年期美債殖利率目前約在4.073%,除非聯準會未來的降息空間能較大,現在的十年期美債殖利率與年底前的中性利率維持約有兩碼的利差,也大致反應年底前的降息訊息。值得留意的就是過去我們最擔心的三十年期美債殖利率下不來的問題,這次降息後,三十年期美債殖利率收在4.672%,比十年期美債殖利率高出0.6%的利差。假如這個利差沒能進一步收斂,也很難讓十年期美債殖利率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形成相互牽制。一旦長債利率稍微出現緊俏,三十年美債利率又反彈的話,會對債市形成很大的壓力。聯準會降息但債市殖利率不跌反漲的話,將是最麻煩的現象。
還有一個奇特現象是美元3個月期Libor利率目前維持在4.85372%,以年底前指標利率可望下降到3.625%相比,目前的美元3個月期Libor利率與年底預估利率高出1.23%的利差空間。代表現在市場拆借利率成本相對很高,但也沒有傳出銀行間的拆借市場出現緊俏,為什麼降息後銀行間還願意用較高的利率成本去市場拆借,這凸顯降息後利率市場的反應出現難以解釋的現象。除非未來美元3個月期Libor利率加速下滑,才能解除這個難以解釋的現象。
由於美債殖利率沒暫時沒有大幅下跌空間,使得最近疲弱的美元指數獲得支撐。雖然美元有雙赤字的壓力,但現在美元的實質利率仍為正利率,這與歐元、日圓目前呈現的負利率不同。這會讓美元短線將會反彈,只不過反彈的幅度也不大,未來外匯市場大致維持區間震盪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