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國際財經:美未對俄羅斯課徵對等關稅引關注,制裁與政策考量成關鍵

財訊新聞   2025/08/01 11:21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總統川普7月31日正式對包括台灣、印度、瑞士在內的多個貿易夥伴祭出新一輪對等關稅,最高稅率達50%,其中,台灣遭課20%,在亞洲國經濟體排名第四高,巴基斯坦41%最高,印尼32%和印度25%分居第二和第三。然而,在這波涵蓋全球數十國的懲罰性關稅行動中,俄羅斯卻意外缺席,未被列入對象名單,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與解讀。

外電報導,此一安排並非疏漏,而是具明確政策邏輯。首先,美國對俄羅斯的主要貿易限制工具並非關稅,而是自2022年烏克蘭戰爭以來累積的大規模金融與出口管制制裁,包括能源、銀行、軍工等領域。由於這些制裁已實質大幅削弱俄羅斯對美貿易與資金流,美方認為再加徵對等關稅效果有限,反而可能模糊目前已建構的制裁架構。

其次,此次對等關稅的設計,係針對長期對美存在貿易障礙或高關稅壁壘的經濟體,主要聚焦「名目稅率落差」與「關稅不對稱性」調整,俄羅斯並未在統計上構成顯著逆差來源。此外,美國部分智庫指出,若將俄納入高關稅國名單,反可能破壞現行對俄「戰略脫鉤」及歐洲一致對俄制裁的基調,造成盟邦混亂。

第三,川普政府近來以縮短對俄「二級制裁」執行時限、擴大威脅購買俄油國家的關稅懲罰為主軸,與其直接針對俄羅斯本身課徵商品關稅,川普更著眼於圍堵俄羅斯能源與軍品的全球通路。例如,印度國營煉油商因擔憂美國次級制裁威脅與折價縮水,近一週全面暫停採購俄油。

市場人士表示,美國對俄未加徵對等關稅,反映出川普政府將俄羅斯視為地緣政治敵對國,而非單純的貿易對手;對其採取的則是更為高壓、結合金融、能源與外交工具的戰略封鎖。未來是否會轉向關稅手段,將視俄烏戰爭發展與俄對中貿易管道的配合程度而定。

市場解讀此次豁免俄羅斯,顯示川普政府對不同經貿關係採差異化戰略;短期內,美方重心仍鎖定歐亞主要貿易對手,而非擴展至既有重制裁國家。對全球企業而言,評估與俄有業務往來的次級風險,將較單純關稅變動更具迫切性。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