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投資+開放 對美談判關鍵密碼

【時報-台北電】美國總統川普在關稅談判大限前夕簽署行政命令,逕行對未達成協議的國家設定關稅,稅率在15%至41%之間,台灣稅率20%,高於先前傳言的15%。相較之下,與美國達成協議的日本、韓國、越南和歐盟,稅率介於15%至20%。
川普在美東時間31日簽署行政命令,對67個國家或地區的輸美商品徵收15%至41%關稅。華盛頓亦強調,若是為了規避關稅轉運貨物,將被課徵40%關稅。
川普並以打擊芬太尼不力為由,將加拿大的稅率從25%提高到35%。不過他同意將墨西哥的談判期限再延長90天,期間墨國進口產品維持25%關稅,汽車和鋼鋁關稅保持在25%和50%。
此外,川普先前以關稅要脅泰柬停火奏效,泰國和柬埔寨的稅率皆降至19%,大幅低於4月的36%和49%。
日本為繼中國後,與美國達成協議的亞洲主要經濟體。川普在7月23日宣布,日本的稅率由25%降至15%,汽車關稅亦降至15%。日本同意開放汽車、稻米與農產品市場,並承諾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透露,日方爭取美國將日本的晶片關稅稅率設定在15%,和歐盟相同的稅率。
韓國在7月30日達成的協議與日本相似,稅率由原先的25%降至15%,汽車關稅同樣降至15%。韓國承諾投資美國3,500億美元,購買1,0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並開放汽車、卡車與農產品市場。
韓國政府為了擴大財政基礎,擬撤回前任尹錫悅總統的減稅政策,和調高股票交易稅,拖累韓股1日重挫將近4%。
歐盟與美國經歷冗長談判,終於在7月27日達成協議,大多數輸美商品稅率為15%,適用汽車、半導體與藥品等。歐盟同意在三年內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並在美國額外投資6,000億美元。
川普大張旗鼓向各國加徵關稅,但他引用的法律是否合法正在美國法院進行攻防。今年5月,國際貿易法院裁定川普超越其法定權限。川普政府對此提起上訴,並於7月31日展開口頭辯論。
美國司法部助理部長舒馬特(Brett Shumate)試圖說服上訴法院,川普完全有合法權力繼續推進他的訴訟程序,但上訴法院法官小組似乎對川普是否有權動用緊急權力徵收關稅表示極為懷疑。舒馬特的論點7月31日在11位發言的法官中,遭到十位強烈質疑。(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