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三角權衡 關稅延長賽莫愈談愈失血

【時報-台北電】關稅談判進入延長賽,大致判斷設定在8月7日,這天不僅關稅生效、亦是美預計公布232調查的日期。如今美方給了台灣高於日韓稅率,雖稱暫緩,明顯是想再多爭些利,聚焦在農漁產品、半導體、投資的三角權衡取捨。愈談愈失血可能性仍然存在。
930億支持方案 卓揆:一周內完成調整
為避免對等關稅重擊產業,總統賴清德指示談判團隊,盡速跟美國溝通,不管稅率最後如何,行政院要盡速將預算需求送至立法院審議,協助中小企業因應此次變局;行政院長卓榮泰緊急召集相關部會首長與台美經貿工作小組,一周內完成930億支持方案的調整、籌編預算。
卓榮泰並提出四點部署,包括盡速協助產業適應世界貿易新秩序;調整支持產業各項措施;維持產業以及國際競爭力;透過擴大內需方式,增加經濟發展動力。
經濟部也分析說,部分產業由於日韓對等關稅較台灣低,加上新台幣升值,關稅與匯率相加相乘影響營運,「穩定匯率」成為產業最需政府協助的方向。
彙整外界對於談判延長的分析,主要有四項原因。一是美國精力擺在處理大國,並擴及泰柬紛爭,美中談判也使台灣成為運用的籌碼;二是台灣產業結構使然,須與半導體232調查緊密結合;三是市場的開放與否;四是川普談判頻繁既爭利又耗時。政院已確認談判時程不及與綁定232,是延長的主因,然而開放市場與面對川普,更是後續談判的頭痛議題。
8/7前…能更好也能更壞
雖從政院的角度來看,磋商已幾乎完成,現成版本僅待程序通過。但美方既設定了高於日韓的稅率,就不能排除還想用5%空間爭利的可能。尤其談判「尚待決策程序」表述,決策程序的最後把關者就是川普。按日本談判團隊的描述,川普每降1%稅率,就要求開放產品或大規模投資。
結合台美經貿小組資訊,談判團隊21日當周已與磋商如何表達最後談判結果。外傳鄭麗君擬28日返台,最終仍留在美國,談判氛圍在一周之內,從大勢底定到出現變卦,問題或就出在市場的開放上。關稅數字相當直觀,所以5%勢必拿回來。回過頭來看,川普利用5個1%,拿農業、半導體、投資的三角形中爭利畫面,已可預見。
韓國也給了好的示範。川普雖稱完全開放,但實際韓國擋下美牛稻米,真正損失的是川普貼文那句模糊的龐大投資,似乎三星、現代等企業助陣幫韓國渡劫。
回到台灣,美豬牛勢必難過關,232關稅勢必要爭。除非政府錦囊還有甚麼創新妙計,否則該輪到過去吃政策紅利頗多的半導體、資通訊與電子業,挺身擋刀了。(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楊日興、呂雪彗、黃有容/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