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社會》光電搶地 漁民租嘸魚塭難維生

時報新聞   2025/08/06 07:55

【時報-台北電】漁電共生標榜「養殖為本,綠能加值」,然而本該共生的兩個項目,在丹娜絲颱風後卻是兩樣情,遍地的光電板毀損,卻鮮少有漁電共生漁民出面,原因就出在「根本沒養殖,何來漁民能出面」,民眾黨立委張?楷痛批,7成以上案場掛羊頭賣狗肉,電為主、漁為假,導致真正的漁民租不到魚塭無法維生,政策初衷全被踐踏。

 審計部統計截至2025年1月底,漁電共生案場共計393件,然而僅122件、約3成完成查核,而這122件中,高達85件、約7成未落實養殖,進一步影響我國養殖漁業發展。

 張啟楷提到,4月在經濟委員會的質詢中,農業部長陳駿季親自承認,漁電共生案場清查的122件,僅約37至40件合格,如今審計部的報告再度指出相同問題,無疑是在打臉行政院長卓榮泰過往自稱的「農漁優先」,而合格率不到3成,打臉的不只是他自己,更是整個政府對農漁民的承諾。

 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發展協會侯俊隆表示,全國養殖魚種中,以虱目魚、吳郭魚為最大宗,因此漁電共生案場多半也是利用這些魚塭,而這兩種魚類技術門檻相對低,理論上只要「用心養」,就不存在養不起來的問題,但現況卻是高達7成魚塭未落實養殖,意味著光電業者未充分與養殖戶溝通、合作導致。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常務理事李翰林指出,漁電共生的成功關鍵,在於政府是否能建立公平的溝通機制,確保漁民、光電業者與主管機關之間的資訊透明與對話暢通,未來應導入第三方機構,如養殖協會或輔導團隊,協助雙方協商契約、提供技術支援,甚至協助審查施工規畫,避免類似過往「強行推動、事後難解」的問題再度發生。(新聞來源:中國時報─賀培晏/台北報導)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