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觀點:法國外貿銀行示警中美談判不樂觀,關稅涉及深層策略對抗
財訊新聞 2025/08/06 09:21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日前公布「對等關稅」措施,針對包括中國、印度、越南、韓國與歐盟在內的多個國家課徵15%至30%的新關稅,引發全球供應鏈警覺。對此,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大中華區資深經濟學家徐建偉警告,儘管中國的相對處境未必惡化,但中美之間的談判氛圍仍「充滿不確定性,並不十分樂觀」。
徐建偉指出,即使是美國的盟友,如日本、韓國,亦未能幸免於關稅懲罰,反映川普政府的施壓手段並不講求同盟信任,而是透過關稅強化美方主導權。在此背景下,中國須面對的並非單純的貿易談判,而是與美國在全球產業規則與戰略主權上的對弈。
「美國不只是要求減少貿易順差,而是要中國在更深層的議題上讓步,包括能源來源、科技標準、產業政策自主性等,」徐建偉強調。他認為,即使中國全面接受美方要求,也難以換來實質利益,北京對於「談判是否仍具意義」充滿懷疑。
美方最新要求包括停止自俄羅斯進口石油,涉及地緣政治立場調整;遵守美國對稀土、電動車、半導體的輸出與技術規則;重新調整中國自身長期推動的產業升級政策,如《中國製造2025》。這些要求無異於挑戰中國在全球供應鏈升級中的主權與自主發展路線,構成實質性的戰略博弈,而非傳統貿易磋商。
徐建偉進一步分析中國內部經濟情勢。他認為,下半年中國出口動能將放緩,房地產市場依然低迷,內需復甦乏力,經濟整體面臨通縮壓力與政策效果遞減的雙重挑戰。儘管中國官方仍維持5%的全年增長目標,實際增幅恐落在4.5%至5%之間,端視政府刺激措施是否加碼。
此番分析也凸顯,中美談判若陷入僵局,可能為中國帶來更深的外部壓力與內部經濟不確定性,進一步擾動全球金融市場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