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經:中方揭露一起千萬美元輝達AI晶片走私案,美中科技對弈再添變數

【財訊快報/陳孟朔】儘管市場持續關注輝達AI晶片產品線與資本開支動能,但一宗由中國官方揭露的走私案,令輝達再次成為美中科技對弈的敏感焦點。
根據外電報導,中國海關日前查獲一起總值超過1,000萬美元的高階AI晶片走私案,涉案晶片包括輝達H100與A100,疑似透過香港繞道非法輸入中國,供特定AI訓練平台使用。嫌疑人為中國籍,案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這批晶片屬美國政府「先進運算晶片出口管制清單」上的敏感項目,理應不得銷往中國。
此次走私案顯示,即便美國已多次升級對中國出口先進晶片與高效運算設備的限制,實際市場仍存在灰色流通通道,也反映中國本土對高性能AI算力的需求持續殷切。
自2022年底起,美國商務部先後將輝達的H100、A100、H800、A800等晶片納入出口限制對象,防堵其用於軍事或敏感技術研發。儘管輝達配合政策推出H20等中國市場專用版本,仍難完全替代主力晶片的訓練效能,許多中國企業與研究機構轉而尋求「非正式」取得管道。
外電報導指出,此案可能引發美方進一步關切與調查,特別是針對香港的「轉口港」角色重新審視,甚至可能推動美國強化對區域轉運中心的實體清單管理,進一步壓縮灰色貿易空間。
在美中科技角力的大背景下,AI晶片被視為繼5G、先進製程後的下一個戰略高地。美國試圖以管制手段封鎖中國取得先進算力資源,而中國則強化「自主可控」戰略,全力扶植如寒武紀、華為昇騰等本土AI晶片方案。但從市佔與效能來看,輝達產品仍具絕對領先優勢。
分析指出,走私風險對輝達本身雖難構成直接財務損失,但若美方施壓升級監控與查核機制,可能使其在中國本已受限的市場空間進一步壓縮,甚至波及第三方通路與海外客戶端供應鏈。對台系代工與伺服器供應鏈而言,地緣政治干擾與法規風險亦需重新評估。
目前輝達尚未就該事件發表評論,但市場觀察人士普遍認為,未來輝達在中國市場的每一步動作都將受到更密切的國際監視。
輝達(Nvidia,美股代碼NVDA)股價繼上日急彈3.62%創新高後,週二回吐1.74美元或0.97%,報178.26美元,成交額達271.65億美元,居美股成交排行榜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