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光電跳票7年 3部會達標不到3成

【時報-台北電】太陽光電年年跳票,結果連中央部會自己都推動不力。根據審計部最新統計,政府光電目標不僅已連7年跳票,更有經濟部、農業部、環境部、財政部4單位列管光電專案自己都不達標,其中台電地面型、漁電共生、低地力變更、埤塘圳路、閒置土地這五類光電開發,更是墊底連3成都沒。
民進黨2016年執政後,推動非核家園,設定2025年太陽光電建置要達20GW(百萬瓩),結果是年年無法達成。最早從2018年起,就開始落後,當年光電建置量2.83GW未達成,2024年原本設定16GW,因綠電2成目標執政黨自己延後1年,下修為15.75GW,結果仍只作到14.28GW,等於有147萬瓩容量做不到,連續跳票7年。
而現在中央部會可能要為自己執行不力負責,因為根據審計部決算報告,為達成太陽光電設置目標,先前政府擴大盤點各部會可複合利用土地,由9機關45案加速推動,然而僅國科會、交通部、教育部、國防部及內政部等5個機關達到進度,經濟部、農業部、環境部及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全不合格,4單位預計2026年要達12.7GW目標,目前達成率卻僅47%,連一半都未達到。
其中,經濟部下面的台電地面光電、農業部的漁電共生、低地力變更、埤塘圳路、財政部國產署的閒置土地,這3部會5個光電案子,進度更是墊底,連3成都不到。
眼看2026年底容量就要達20GW,審計部直指,按現行太陽光電年平均裝置容量約1.65GW速度估算,明年底要達標「具一定挑戰」。一位南部光電業者更指出,在近期風災部份光電吹垮、大樹光電山坡林地開發等事件後,地方政府對案件處理只會更消極,政府2026年想要達標,不太可能。
經濟部能源署表示,屋頂型光電已規範新建物達一定規模者,須義務設置,地面型則優先推動不利農業經營區及漁電共生區等專區,建構區位適宜性快篩表,引導業者設置或避開不適宜區位等,另會由行政院進行跨部會協調既存違章建築及夾雜非農業土地,爭取時效。(新聞來源:中國時報─王玉樹/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