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財經:IMF示警,「極端情境下」美股或現深度調整,市值蒸恐發35兆美元
財訊新聞 2025/10/16 10:21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在最新發表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FSR)與財政監測中指出,資產估值偏高、主權債務壓力與非銀金融機構槓桿交織,使金融體系對衝擊更脆弱。若利率風險、增長下修與風險溢價擴大「同時發生」,股市可能出現劇烈重估。市場據此推演的極端情境顯示,美股在大幅回撤下的市值蒸發規模最高恐達35兆美元,相當八家輝達的市值。其中,美國家庭損失20兆美元,外資虧損15億美元。須強調此為情境推算而非IMF基線,意在凸顯尾端風險不可忽視。
IMF直指金融穩定風險仍處高檔,一是估值拉伸—部分股票與信用資產對「低波動+寬鬆」的預設過度定價;二是主權債壓力—高赤字、高利率使名目與實質融資成本居高;三是非銀機構(NBFIs)的期限錯配與槓桿放大市場波動。這些結構性脆弱點,讓市場在面對政策與地緣衝擊時更易出現「無序調整」。
所謂「35兆美元」的損失數字,源於市場依據當前美股總市值與歷史極端回撤幅度所作的壓力情境估算,用以量化「若估值快速回歸常態」的資產價格風險窗口;IMF本身並未在報告中給出具體金額或固定跌幅,重點在於提醒,當宏觀與金融風險同向疊加,價格調整可能「快且深」。
觸發因子上,IMF與多家機構聚焦幾條主線,(1)政策與貿易衝突升級,特別是美中關稅與關鍵材料(如稀土)限制對企業利潤率與估值的擠壓;(2)財政赤字與債務路徑惡化,推升期限溢價與企業融資成本;(3)經濟數據轉弱導致盈餘下修,疊加風險溢價重置引發估值壓縮;(4)非銀機構被動去槓桿(保證金、贖回壓力)放大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