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各報要聞》吹反內捲號角 陸太陽能雙巨頭減產自救

時報新聞   2024/12/26 07:31

【時報-台北電】陷入產能過剩、「內捲」競爭的大陸太陽能產業,終於展開自救行動,以改善境內低價高庫存及海外貿易國抵制的現況。多晶矽兩大廠家通威股份、大全能源24日宣布減產檢修,規模至少達80萬噸,預料可讓今年12月至明年1月矽料產出大幅下降。另一家大廠協鑫科技也透露,將同期進入減產檢修工作。

 綜合陸媒25日報導,大陸太陽能產業率先吹起「反內捲」號角,通威股份24日晚間公告稱,旗下永祥股份將逐步安排下屬4家高純晶矽生產公司進行技改及檢修,階段性減產控產。大全能源也宣布,當前行業整體持續面臨全面虧損的嚴峻挑戰,將逐步啟動對新疆及內蒙古生產基地高純多晶矽產線的階段性檢修工作。

 分析指出,通威旗下永祥股份高純晶矽產能超過90萬噸,連續多年全球市占率第一;大全能源多晶矽產能為年產30.5萬噸。傑柏投研分析,這兩家企業總產能超過120萬噸,預計此次減產規模至少達到80萬噸,12月到明年1月矽料產出可望大減。

 2020年起疫情期間,大陸太陽能行業產量爆發,自2019年的34.2萬噸一口氣飆到2023年的逾143萬噸。其中,通威股份、協鑫科技、新特能源、大全能源這四大矽料龍頭合計產量即達101萬噸,占總產量約7成。

 但產能過剩與產品同質性高帶來嚴酷的價格戰,2023年多晶矽價格每噸還在人民幣(下同)24萬元左右,之後快速崩跌,今年5月首次跌破現金成本,還帶來大量難以消化的庫存。今年前三季,A股121家太陽能上市企業中,39家陷入虧損,通威前三季虧損近40億元,大全虧損11億元。

 在海外方面,多國不滿中國大陸傾銷,美國今年11月底將中國大陸進口的太陽能產品關稅從25%調高到50%,歐盟4月也宣布對中國太陽能產業進行調查。

 對此,中國光伏行業協會10月在上海舉行座談會,就防止「內捲式」惡性競爭達成共識。11月初隆基、協鑫、天合、通威等多家太陽能大廠簽署自律公約,內容主要目的是減產控產。從具體資料來看,今年前11個月,大陸多晶矽產量達165.4萬噸,但8月起產量年比已進入衰減狀態。(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李書良/綜合報導)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