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族群》AI浪潮 信驊、世芯喊贏者全拿

【時報-台北電】AI浪潮席捲半導體產業,台股「股王」信驊(5274)與世芯(3661)同聲看好市場將朝「贏者全拿」方向發展。信驊董事長林鴻明指出,要鎖定黏著度高、轉換成本高的產品,方能創造優勢;世芯-KY則認為,雲端服務供應商(CSP)未來最在意的是如何壓低整體擁有成本(TCO),因此只有能幫助客戶降低長期成本的廠商,才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信驊10月股價再衝新高達5,710元,世芯則力守3千元關卡,兩家業者分別代表BMC(伺服器遠端管理晶片)與ASIC兩大關鍵領域,隨著AI浪潮正在重塑產業格局,雙方一致看好「贏者全拿」趨勢,凸顯資本雄厚、技術領先的大廠將持續成為市場最大贏家。
IC設計業者分析,資料中心建置動輒數十億美元,過去業者通常不會快速推出新一代平台,但輝達打破遊戲規則,採取類似「TikTok模式」推動快速迭代,從GH200到GB200/300,伺服器系統升級速度快追上消費型產品。這迫使供應鏈加快腳步,才能跟上大廠需求。
信驊BMC產品從過去三年一迭代,縮短至一年半就有新品問世,並針對客戶需求提供客製化ASIC,顯示產業步調加速。
世芯觀察,AI晶片價值與利潤極高,加上產業進入白熱化階段,新進業者幾乎沒有機會切入,市場大者恆大的態勢已逐漸確立。
世芯強調,客戶不易信任缺乏成功經驗的供應商,因此公司正積極建立完整生態系,與不同領域專家合作,滿足CSP客戶需求。
先進製程開案成本高門檻,業界透露,7奈米光罩費用約1,500萬美元,5奈米翻倍達3,000萬美元,對具備規模經濟的大廠而言,可將成本分攤至出貨量上,影響相對有限。
但對中小型IC設計來說,進入2、3奈米世代後,一個Tape-out(設計定案)往往需拆分三到四次進行,資本需求更驚人。法人直言,這些技術與資本門檻,正加速淘汰中小型廠商。
隨著市場進入高資本、高技術門檻的時代,台灣廠商若能持續提升附加價值,將在這波AI浪潮中穩固地位。(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張珈睿/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