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擬對中國商船下手,全球航運成本恐暴衝,台灣航運業或有望迎來轉單

(1)現象:全球航運巨擘馬士基週二股價上漲390丹麥克朗或3.06%,收13,150.00丹麥克朗,赫伯羅德上漲1.90歐元或1.27%,收151.40歐元,中遠海運國際(0517.HK)週三盤中在港掛牌股價報4.41港元,小漲0.010港元或0.23%。
(2)原因: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研擬,中國航運商所屬船舶停靠美國港口時,每艘船的入港費最高為100萬美元,另外將依據船隻載重噸位,每噸收取1,000美元。
至於非中國籍的航運商,若使用陸製船舶,每次進入美國港口最多須付150萬美元。公司的陸製船隻比重若超過50%,不管出發地為何,每艘須繳入港費100萬美元。如果陸製船隻比重在25-50%,費用降至75萬美元,若陸製船隻低於25%,費用為50萬美元。
(3)影響:業界認為,若該提案過關,將直接衝擊全球最大的航運業者中遠海運。據美國政府資料,去年1月為止,全球商業船隊約有19%由中國業者營運。歐洲航運商馬士基和地中海航運(MSC)向陸造船廠採購許多船隻,也可能遭受影響。大型貨櫃船停泊美國多處港口,會大幅推升相關費用,預估貨櫃船成本可能是現在的十倍。
而沒有中國製船舶的航商則可能迎來轉單,在貨櫃輪部分,大陸的中遠海運首當其衝,去年美國線貨量排名前列,一旦減少艙位供給,長榮、陽明、萬海等貨櫃三雄可趁機搶客戶,慧洋、裕民等散裝航商也可望迎租船轉單。
(4)受影響股票:長榮(2603)
陽明(2609)
萬海(2615)
裕民(2606)
慧洋-KY(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