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神山法說,法人繃緊神經,半導體供應鏈大遷徙,封測業遷或不遷陷兩難

產業評析   2025/04/14

受到美國川普4月2日祭出對等關稅影響,美股連番重挫,台股於清明連假後開市的3日創下史上最大跌點、最大跌幅;早盤指數重挫逾2000點,失守兩萬點大關,點數回測至24年3月初以來的新低,上市櫃超過1700家公司跌停。4日加權指數再大跌逾700點。

由於對等關稅將對所有外國進口至美國的商品徵收至少10%的基礎關稅,並對多個美國存在較大貿易逆差的貿易夥伴實施更高的稅率,而先前市場一度預期,在台積電(2330)宣布對美增加投資1000億美元後,川普有望不對台課徵關稅抑或是縮小關稅的幅度,然而這個期待也在川普宣布對台灣徵收高達32%關稅而破滅,甚至遠高於歐盟的20%、日本的24%及韓國的26%,與美國頭號戰略對手的中國34%差不多;而這種計算方式被批評為簡單又粗暴,並不反映實際關稅狀況。

觀察24年台灣對美國出口前5大產品,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件等產品居於首位,出口額為514.94億美元,成長幅度高達140.29%,在整體對美出口占比達46.24%;其次為積體電路,出口額約74億美元,年增111.66%,整體占比6.65%。

進一步來看,近年台灣出口積體電路至美國呈現成長趨勢,經濟部表示,22年台灣對美國出口積體電路金額為32.3億美元,在出口全球市場占比1.8%;23年出口額為35億美元,占比2.1%;24年出口額達74億美元,占比上升至約4.5%。若換個角度,從積體電路前十大出口國家的成長變化,24年以美國成長111.6%、幅度最高。

儘管半導體晶片出口尚未受到直接影響,但考量終端產品納入32%關稅範圍,預期整體市場需求將面臨一定程度壓力,不利半導體類股表現。再者,雖然半導體等關鍵產業暫時排除在外,但僅隔1天,川普又表示,將「很快」對晶片和藥品課徵關稅,仍埋下伏筆。因此,被視為「全村的希望」的台積電其ADR在清明連假期間也重挫近13%,3日台股開盤同樣早盤即跌停鎖死。

面對川普的不留情面,各國態度各異,不同於台灣、越南、柬埔寨等國選擇放軟姿態,中國、加拿大等國家則決定祭出「報復性關稅」還擊;像是中國已於4日宣布對美國所有的進口商品,加徵34%的報復性關稅;而消息指出,歐盟也將針對280億美元國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稅,且不排除再祭出更多關稅,以反制美國粗暴行徑。若未來各國與美國之間開始互加關稅,對全球股市來說無疑是下行風險,故近來市場專家、機構法人對後市展望普遍轉為保守。

在台股急跌之下,目前市場將目光鎖定在台積電17日即將召開的第1季法說會上,這次法說會也可以說是對內外資法人機構乃至於全台投資人最為緊張的1次。而預期這次法說會市場焦點除了基本面核心包括AI需求前景、長期毛利率與營收成長展望、先進製程產能利用率、先進封裝產能擴張等面向外,在半導體關稅應對、與英特爾合資、對美加碼投資時程等面向預期亦將更受矚目。

目前來看,台積電預估本益比已回落至過往區間中下緣,然而儘管法人強調台積電在先進製程領域內豪取逾60%營收份額,在AI、HPC趨勢中占據有利地位,但不確定因素已讓法人轉為偏保守看待,認為雖然目前評價不貴,但由於台積電股價難逃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因此整體來看股價恐依舊承壓。且面對關稅衝擊,後續更重要的觀察點在於需求端,尤其市場對AI等需求成長可能會有放緩的可能性,內資法人就認為,台積電預計自23年以來的獲利上調周期將在第1季接近尾聲,未來營收財測可能會受影響。

此外,關稅上升必定加速全球商品生產的本土化,亦即去全球化,增加全球貿易的成本,降低全球貿易占總需求的比例;也就是說,進口稅率上升將進1步導致成本增長,可能連帶影響企業投資大幅放緩,並嚴重打擊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先前公布的密西根大學消費者調查就顯示出,因擔心川普徵收全面關稅引發貿易戰、導致物價上漲、經濟受到打擊,美國消費者信心3月暴跌,降至21年初以來新低。

而這也是市場擔憂的,美國去年直接晶片進口總額約為820億美元,此為免稅的晶片,但事實上,美國多數晶片進口其實都是間接性的,因為晶片通常會在美國以外的地區生產,再進行封裝並裝入運往全球各地的電子產品中,但當這些電子產品開始被徵收高額對等關稅的時候,消費者就可能因為價格上漲而減少購買,一旦進入終端需求降溫的景況,晶片銷售量就會下降,進而對整個半導體乃至於電子產業帶來極大衝擊,這都是市場持續觀望的原因。像是目前任天堂已宣布推遲在美國預訂Switch 2,同時評估關稅的潛在影響。

綜上,川普對等關稅的目的就是期望全球企業可以到美國設廠投資,增加美國工作機會且提高競爭力。對此,台積電作為主要的晶片製造商,為降低潛在關稅風險,勢必加速在美擴產時程,而除了台積電,專家認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可能出現一波大遷徙,尤其封測業,畢竟在晶片的生產中,除了前段的晶圓製造外,後段的封裝測試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少了封測,晶片依然無法產出。

當前全球主要的封測產能高度集中在亞洲,特別是台灣、中國與東南亞地區,未來當台積電美國的晶圓出廠後不太可能還要運送至亞洲封測,故封測業前往美國或可說是勢在必行。

然而,前往美國代表需承擔龐大的資本支出及營運成本上升;反觀若不赴美,則可能面臨訂單流失。因此遷與不遷,成為目前封測業者面臨的一大棘手問題。因此,已經在美國設廠的日月光投控(3711)也被視為是最可能受惠的業者,可持續關注後續營運狀況。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