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指週線翻空下跌1.57%,政策與外資成關鍵變數

香港股市表上週現欠佳,恆生指數週線下跌,未能延續過去三週連續上漲升勢,因為儘管市場捎來知名投資人Cathie Wood建倉阿里、阿里巴巴人工智能業務前景備受看好等利多消息,但是強颱襲擊、美國對藥品徵收進口關稅等利空紛至沓來,依舊干擾了買盤進場腳步。
上週五恆生指數收在26,128.20點,週線下跌1.57%;恆生中國企業股指數報9,303.10點,週線下滑1.79%。
上週恆生指數四大類股指數悉數下跌,其中地產類股指數下跌3.38%,表現最差。其他三類指數表現分別為,工商業類股指數滑落1.35%,公共事業類股指數下滑1.81%,金融類股指數則是下降1.81%。
有觀點認為,大陸與香港股市年底看漲空間有限,政策與外資成關鍵焦點。根據一項最新調查顯示,今年表現優於標普指數的陸港股市,在年底前的上漲空間可能較為有限。這項在9月底對21家中外資機構進行的調查顯示,多數機構對後市持溫和看好態度,並將政策刺激力道和外資流入視為影響股市的關鍵因素。
調查中值預估,至今年底,上證綜指有機會上漲約3.6%至4,000點,恆生指數估計有約2.2%的漲幅,達到27,200點。年初至今,受DeepSeek熱潮和科技股利好推動,上證指數與恆生指數已分別出現約15%和33%的亮眼漲幅。
投資者普遍認為,外資流入、中國政策刺激和AI相關突破是推動指數繼續上漲的主要動力。然而,政府刺激力導不足和貿易緊張局勢升級也是市場面臨的主要風險。雖然逾半數受訪者預期央行可能會有小幅降準或降息等刺激措施,但對政策加碼空間的擔憂依然存在,尤其在8月經濟活動全面放緩後。
類股方面,多數受訪者預計即將討論的「十五五」規劃將重點支持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半導體等行業,這些也成為被認為資金最擁擠的類股。有投資人提醒,大型互聯網與消費平台已被快速資金「擠占」,而傳統房地產企業則缺乏結構性修復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