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政局拖累,歐股回落,德國就業回暖提供下檔支撐

歐股在早盤一度改寫歷史高位後翻落,主因法國總理勒科爾尼上任未滿一個月即請辭,政局不確定升溫拖累風險偏好。道瓊歐洲600指數週一微跌0.04%,日高的571.67點為史上新高,日低在567.85點。法國CAC 40收挫1.36%,成為拖累主軸並擠入全球主要股指當日弱勢行列。
從結構觀察,法股權重產業(精品、銀行、公共事業與能源)同步承壓,法債相對德債利差走闊,資金轉向高股息、防禦型類股與黃金、能源等商品鏈。與此同時,德國基本面訊號略偏正面:官方展望顯示失業率2025-2027年將緩步下行,為製造與服務景氣回升提供「地板」,對泛歐指數形成一定的區域性緩衝。
展望近期節奏,歐洲央行(ECB)10月9日將會議紀錄將成為拆解「通膨黏著度 vs. 寬鬆步伐」的關鍵線索。若紀錄顯示決策者對服務通膨與薪資動能仍偏謹慎、但承認實體需求走弱,市場可能押注「慢降息+長停留」路徑,曲線前端受支撐、長端波動放大,對金融股(淨利差)與成長股(折現率)產生相反拉力。
政局面三條主線值得盯緊:其一,法國內閣重組與政策延續性(財政紀律、產業補貼);其二,OAT–Bund利差的變化與評級機構對法國財政的後續評估;其三,歐盟層面的財政框架與共同項目(能源轉型、國防投資)能否提供跨國托底。上述任一環節若惡化,歐股高檔易出現「政策風險貼水」的再定價。
分析師提到,類股配置上,短線建議提高對防禦與現金流穩定類別的權重(公用事業、基礎消費、醫療保健),逢回留意商品價格走強帶動的能源與金礦股;同時對法國權重較高的精品與本地銀行維持區間思維,觀察利差與中國需求邊際變化再定奪。受德國就業改善預期支撐的工業自動化、設備與高端製造,可作為逢低布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