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壓力下A股三條主線主導本週走勢,聚焦通膨外貿與AI財報考驗

十一與中秋長假後,在美中關稅戰雲再起與外圍風險升溫下,A股上週五主要股指齊跌,科技股賣壓最重,創業板指與科創50單日各急挫4.55%與5.61%,前者創下4月7日急瀉12.5%以來單日最殺。資金面呈現「高景氣主題回檔、權重防禦承接」的輪動格局,評價再定價壓力上行。
在此之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0日宣布,美國將自11月1日起對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100%關稅,且為「在現行關稅之上」再加碼。同日並將對「所有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若中方有進一步動作,相關措施可能提前生效
分析師指出,在17日這一週有三條主線牽動盤勢:第一,中國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與進出口數據將驗證「通膨觸底回升」與外需修復的真實力度;核心服務通膨韌性、食品季節性走勢與成品油價傳導,將直接影響四季消費與必選消費類股的配置權重。同日披露的進出口數據,將檢視電子、汽車、機械等出口導向類股的邊際變化。
第二,AI產業鏈進入「事件密集期」:甲骨文AI大會以及台積電(15日)、艾司摩爾(15日)、三星電子(14日)、寒武紀(17日)的財報與口徑,將釋放AI資本支出(CapEx)與先進製程節點的最新節奏,影響到岸訂單與國內供應鏈定價權。若先進封裝、設備材料與高端伺服器零組件能見度獲確認,半導體設備、材料、測試、數據中心與光模組等鏈條可望受惠;反之,若投資強度與交期放緩,前期高評價題材仍面臨回撤風險。寒武紀季報亦是觀察「本土AI供給側放量能否延續」的關鍵窗口,需緊盯雲端客戶拉貨與毛利走勢。
第三,國際貨幣基金(IMF)/世銀年會與金融官員密集發聲,關稅與政策不確定性若升溫,恐放大跨市場波動傳導;台北時間週三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威爾談話前後,若利率與波動率同向上行,科技股回吐壓力將短線加大;若語氣偏穩、美元回落,風險偏好有望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