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北市「青銀換居」僅17戶入住 長者參與意願低曝3大原因

【時報-台北電】台北市「青銀換居」計畫鼓勵65歲以上長者,將無電梯老舊公寓交由公辦包租代管,換成有電梯的社宅,提升居住品質。北市議員曾獻瑩指出,計畫推動多年僅17戶入住,其中土地增值稅、社宅租期、長者生活習慣都導致長者參與意願低落。北市都發局回應,長者因搬家負擔、生活習慣差異多持觀望態度,未來將強化心理輔導、舊屋整理及環境適應支援。
青銀換居自2022年試辦,協助長者將老舊公寓透過公辦包租代管出租,換取社宅居住,租金收益支付社宅租金,解決長者爬樓梯困境,同時促進世代共居。曾獻瑩表示,計畫申請數累計達70餘件,然而成案僅17戶,顯示政策吸引力不足。
曾獻瑩說明,依《土地稅法》第34條,出售自用住宅用地享優惠稅率,出租後一年內不得享有自用住宅的優惠。長者擔憂未來臨時有出售房產需求時,稅賦加重,亦無法說服家人加入青銀換居計畫。
曾獻瑩直言,長者房屋包租代管出租後,若老舊公寓臨時有出售需求,土地增值稅率將從自用住宅的10%飆升至20%至40%。北市土地價值高,土地增值稅動輒上百萬,10%的稅率和20%、30%的稅率差距太大,雖然北市有提供房屋稅的優惠,以自用住宅稅率課稅,仍難以激勵民眾申請。
曾獻瑩說,也有民眾認為社宅與原居住地相距甚遠,年長者不願移居,若移居需適應新生活習慣,例如買菜、運動及就醫需求都要重新安排,年長者擔心無法適應新的生活節奏因而卻步。同時青銀換居計畫,社宅租期僅有12年,後續配套尚不明確,長者擔憂日漸高齡後須再次搬遷。
他指出,今年開始招租的六張犁社宅總戶數共計722戶,鄰近北醫及吳興街菜市場,生活機能完善,附近老舊公寓多,為青銀換居最好示範地,卻僅釋出5戶,連1%都不到,實在太少。
簡瑟芳表示,現在尚有14戶審查中,沒有達到當初預期成效主要是不少長者已錄取又放棄,老人家一開始覺得有意願有需求,但實際看房子時又不想搬家,要把自己原先房子清空給業者也捨不得。
都發局回應,青銀換居資格限65歲以上長者及其直系親屬申請,房屋須為屋齡20年以上合法建築。為提升誘因,出租房屋免改課非自用住宅稅率,搬遷期間免1個月社宅租金。不少長者因搬家心理負擔、生活習慣差異多持觀望態度,未來將整合社福團體,強化搬家前心理輔導、舊屋整理及環境適應支援,視申請情形調整戶數,與社會局、衛生局研擬12年後照顧方案。
都發局說明,截至3月31日,北市社宅及包租代管住宅資源,已有30.5%提供給65歲以上、符合「一定所得以下且無自有住宅」條件長者使用,青銀換居計畫所使用的社宅,需依相關法規申請與配置,確保租賃對象條件、租期與換居住宅資格等符合公平分配原則。
都發局說,目前青銀換居計畫不會立即影響土地增值稅的「自用住宅」優惠資格。僅當未來有出售需求時,才須檢視當時是否仍符合自用住宅條件。考量本計畫租期最長可達12年,若短期內無出售計畫,則土地增值稅的相關稅賦影響可暫不列為主要考量。
都發局也說,2023年6月已將青銀換居計畫租期由最長6年延長至12年,長者多符合《住宅法》所稱弱勢身分,未來會將年齡、健康狀況與實際入住情形,於不排擠其他社宅申請者的前提下,妥善評估是否延長租期,兼顧資源公平與照顧持續性。(新聞來源:中時即時 張珈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