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國防部設機密資格認證 防滲透
時報新聞 2025/10/13 08:20

【時報-台北電】海鋒大隊發生士兵遭中共女特工誘惑,翻拍雄二飛彈操作書案,國防部表示,政戰局於2023年7月間,接獲官兵主動檢舉,已被汰除的林姓上兵涉誘官兵刺蒐國軍機密,即通報國安局統合調查局共同調查;另針對外流資訊,已妥採損害管控,藉變更、修改、終止計畫等措施,降低影響程度。
針對中共滲透攻勢,國防部表示,已建立全員「接觸機密資格認證」機制,依派任機敏職務或涉密等級範圍,訂頒國軍涉密人員安全調查做法,妥慎應處人員安全現況。
此外,熟知政府情報體系運作的退將指出,軍情局與電展室等情報單位年度預算大幅萎縮,若未提出改善作為,恐不利於整體國家安全。據了解,軍情局在1980年代的年度預算就達30億元左右,但近年萎縮到僅有10餘億元;他指出,買一套愛國者飛彈系統的預算,是軍情局年度預算的好幾倍。
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也表示,新版國防報告書對「軍事情報局」與「電訊研究發展室」隻字未提,顯然對社會關注如此重要情報部隊的期待有所忽視。
張競認為,軍情局遭致中國大陸國安部點名,國防部雖然非常迅速發布新聞稿還擊,但在10月10日由軍情局本身出面回應是否恰當,確實值得思考。
張競指出,以往國軍從不證實、反駁與回應任何涉及情報作戰與情蒐作業事項,就是顧慮可能遭人投石問路,不自覺墜入對手刻意打草驚蛇、引蛇出洞的詭計,證實對岸所指控事件確有其事,愈爭辯駁斥,愈顯現此地無銀三百兩。因此軍事情報傳統講究無智名、無勇功,寧為無名英雄,確實有其道理。如今軍事情報局發布新聞稿陷入叫罵戰,會不會得不償失,值得檢討。(新聞來源:中國時報─呂昭隆/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