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各報要聞》陸追趕5奈米 ASML喊離歐洲

時報新聞   2025/03/30 09:03

【時報-台北電】近年在美國政府晶片禁令下,各國與中國做生意時綁手綁腳,還要面對中國同業奮力追趕、搶占市場的壓力。荷蘭半導體設備供應巨頭艾司摩爾(ASML)執行長富凱(Christophe Fouquet)日前接受經濟學人專訪時強調,歐洲必須自己決定要做什麼,而不應該被其他國家牽著鼻子走。他警告,「如果歐洲冠軍球隊無法得到更好的保護,他們可能會選擇出走」。

 為遏制中國在全球晶片競賽中取得優勢,美國禁止艾司摩爾出售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給中國客戶。由於中國是該業者的主要市場之一,這項禁令迫使艾司摩爾在去年10月調降2025年的營收目標,股價還因此大跌2成。

 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國的圍堵行動,反加速中國晶片自主與研發的腳步。日前在SEMICON China 2025展會上,一家成軍僅四年的深圳晶片設備商SiCarrier Technologies(新凱來),首度公開展示涵蓋光刻、薄膜沉積、蝕刻等核心製程的30多款自研設備,有望協助中國製造先進的5奈米晶片,突破西方的技術封鎖。

 儘管艾司摩爾仍穩坐當今半導體設備市場龍頭,市占率高達9成,沒有對手可以與之分庭抗禮,但面臨主要客戶支出計畫不確定性、全球市場需求疲軟,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多重挑戰,根據SEMI在最新季度報告預測,2025年全球晶圓廠前端設施設備支出僅年增2%,達到1,100億美元,低於去年的4%成長幅度。

 與艾司摩爾前任執行長溫彼得(Peter Wennink)相比,富凱更加直言不諱的談論,公司應該更積極應對美國主導的出口禁令。他去年就在一次投資者會議上提到,出於經濟動機,歐洲最好不要擅自改變運作良好的全球半導體生態系統。他表示,這將可能擾亂供應、提高成本並阻礙創新。

 對於艾司摩爾這樣一家擁有龐大歐洲供應鏈的公司而言,想要出走到其他地區,並不是實際的選擇。

 事實上,該公司因為不滿荷蘭移民政策與基礎建設欠佳,去年就揚言要把總部遷徙到他國。荷蘭政府緊急啟動代號「貝多芬」的祕密專案,並砸下25億歐元改善基礎環境下,艾司摩爾終於回心轉意。富凱最近在荷蘭政治電視節目Buitenhof中表示:「我們留下來的可能性極高。」(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