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國際政治》川普關稅劍指亞洲「全面進攻」中國大陸?BBC解答了

時報新聞   2025/04/05 09:45

【時報-台北電】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對多個亞洲國家商品徵收高額關稅,引發國際輿論譁然。儘管官方文件未明指針對特定國家,但從涵蓋範圍、課稅幅度與實際效應來看,這波關稅政策已被多位專家與觀察人士視為對中國大陸進行的「全面攻擊」,而非單純的經濟調整。

BBC報導,川普於週三發表全國演說,宣布對幾乎所有貿易夥伴祭出新一輪關稅。對一般進口商品課徵10%基準關稅,對「貿易障礙最嚴重國家」則課徵高達34%至54%的「對等關稅」。其中,中國大陸稅率最高,達54%,而這還不包含若干已存在的懲罰性稅項。川普強調這項政策是為了糾正「不公平的貿易規則」,他並持續重申:「中國大陸一直在佔美國的便宜。」

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中國大陸長年為美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國,2024年對美出口總額超過4,300億美元。此次調漲的54%關稅涵蓋範圍極廣,包括筆電、電子零件、家電、衣鞋與玩具等多類產品。對於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鏈的美國市場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場供應成本的地震。

除了中國大陸外,越南、柬埔寨與寮國等國也被列入高關稅名單,稅率介於46%至49%不等。這些國家過去被視為中國大陸企業調整供應鏈、規避關稅的「出口跳板」。投資公司SPI資產管理的分析師英尼斯(Stephen Innes)直言,這波政策是對北京「外延供應鏈」的正面打擊。他表示:「這不只是簡單的貿易報復,而是一場透過關稅實施的戰略圍堵。」

國際貿易專家達特(Pushan Dutt)則指出,過去中國大陸企業透過「供應鏈重組」巧妙應對貿易障礙,但此次政策幾乎封死所有出口替代路徑。他形容這對中國大陸而言是「極具殺傷力」的經濟圍堵。

儘管白宮並未公開將此次措施定調為「反中戰略」,但實際影響顯而易見:中國大陸首當其衝、相關供應鏈遭全面封鎖、東南亞配套市場遭池魚之殃。這一切都顯示出,川普政府在第二任期的貿易政策,雖未明言,卻處處針對中方,意圖以關稅為槓桿,壓縮中國大陸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影響力。

接下來,中方會否祭出報復性措施?美中是否重回談判桌?亞洲供應鏈是否將重組?這些問題都將決定此場關稅戰的走向與全球經濟格局的未來。(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許庭瑛)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