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美關稅風暴來襲 陸4月服務業被掃到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路透社六日報導,中國大陸財新/標普全球( Caixin/S&P Global)服務業PMI (採購經理人指數),從三月51.9降至四月50.7,是去年九月以來最低,但還是守在景氣榮枯點50以上。
經濟學家表示,四月的新訂單成長性也較三月趨緩,都是受到美國新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所影響。不過,卻跟官方的調查結果一致,大陸官方統計,當地服務業PMI從三個月的50.3,降到50.1。
路透社指出,財新PMI被視為更能反應以出口為導向的陸企,以及小型陸企的未來趨勢。在北京政府祭出刺激政策下,第一季經濟成長優於預期,但中國大陸還是有通貨緊縮的風險、房地產長期低迷,以及來自川普新關稅的威脅等。
2023年,中國大陸約有48%的就業人口在做服務業,到了2024年,服務業對大陸整體GDP的貢獻比重已高達56.7%。另外,川普的新關稅政策可能會傷害到大陸的製造業,以及打亂陸企招募員工的步調等。
經濟學者認為,在市場前景不佳的情況下,無論是企業或是消費者的信心都受到影響,讓刺激內需變得更加困難。中美關稅大戰目前誰也不讓誰,負面效應將在第二季與第三季逐漸發酵。政府高層應事先做好準備並早一點採取行動。
這份中國大陸最新的財新服務業PMI指出,新業務成長已來到2022年12月以來最慢,但出口訂單略有增加,原因是旅遊業復甦。同時,部分大陸的服務業者也說,美國這次的新關稅政策影響到貨物方面的貿易活動。
另外,大陸服務業商業信心降至2020年二月以來最低,服務業者已連續第二個月裁員控制成本,導致工作量大增。雖然投入生產的成本較多,但陸企仍選擇用低價來吸引買氣。至於綜合PMI,也從三月51.8降到四月51.1。
上周,摩根士丹利表示,受美國關稅影響,中國大陸第二季GDP可能會減少1%,預估北京政府將採取謹慎,且不平衡的刺激成長政策來度過難關,中期將逐漸會把政策轉向消費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