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釋寬鬆信號難擋關稅陰霾,滬指六週來首黑,後市端看3500點保衛戰

中國A股在8月1日這一週表現轉弱,滬指上週五追低13.26點或0.37%,連續兩日收黑,收報3,559.95點,為7月23日以來新低。全週累計下跌0.94%,結束先前五連紅走勢,為六週來首見週線收黑,反映市場在高位震盪後轉趨觀望,對外部風險升溫做出調整。
儘管中國人民銀行近期召開2025年下半年工作會議,重申將維持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工具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並引導信貸與社會融資總量與經濟增長相匹配,政策定調明確偏多,但對股市提振有限,主因在於外部變數升高,特別是美中貿易關稅談判的不確定性。
人行同時強調將強化利率政策執行與監督、提升傳導效率,並維持人民幣匯率彈性,以防範匯率超調風險。在資金配置方面,政策明確聚焦「兩重」(國家重大戰略與重點安全領域)、「兩新」(設備更新與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方向,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外貿企業納入重點金融支持對象,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債與風險分攤工具的落地。
不過,市場焦點仍集中在中美關稅談判的最後倒數。美國目前對中國商品總體關稅維持在55%,由10%全球基準稅率、20%針對芬太尼的額外關稅,以及川普時期301法案下的25%關稅構成。該暫緩機制預計將於8月12日屆滿,若美中雙方未能在期限前達成延長協議,屆時美方可能重啟100%以上、甚至145%的高額關稅,對中國出口與製造鏈構成重大衝擊。
雖然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談判已有「實質進展」,並對達成協議「感到樂觀」,但具體方案尚未拍板,仍需等待總統川普最終裁定。市場曾短暫受到其社群平台上貼文鼓舞,但該貼文隨後被刪除,顯示談判仍存變數。
貿易不確定性也擾動人民幣匯率與出口導向類股走勢,特別是電子、機械、汽車零組件與中小型製造股波動加劇,顯示資金態度轉趨審慎。若8月12日未能成功延長協議,美方高關稅將對科技股、大宗商品市場及整體企業獲利預期造成壓力。
市場人士表示,展望後市,在人行政策續偏寬鬆的背景下,若美中能順利達成延期協議,有助緩和市場壓力,推動出口型與科技股回穩,並釋放庫存與進口調整動能。然而,若談判破裂,不僅外貿壓力重現,滬股亦將面臨資金避險轉向,市場波動恐顯著升高。滬指能否守穩3500點關鍵支撐,將取決於政策實施節奏與中美經貿博弈的最終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