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前掃瞄-基本面》研華Q1獲利登7季新高;台PMIC廠迎春燕

【時報-台北電】基本面:
1.前一交易日新台幣以32.529元兌一美元收市,貶值3.7分,成交值為9.99億美元。
2.集中市場24日融資減為2100.94億元,融券增為176034張。
3.集中市場24日自營商賣超35.77億元,投信買超19.37億元,外資賣超62.09億元。
4.工業電腦龍頭研華(2395)首季財報出爐,稅後純益27.34億元,年增37%,EPS達3.17元,創近7季新高。展望後市,研華指出,面臨國際地緣局勢及關稅議題等系統性風險,客戶訂單能見度與出貨交期可能略受影響。
5.創意(3443)公布今年第一季營運成績,稅後淨利達9.61億元,呈現季年雙增,創歷年同期新高,每股稅後純益7.17元;創意首季營收70.24億元,季增17%、年增23%,惟晶圓產品營收來到56.65億元,影響公司毛利率收斂至約28%,較去年同期與第四季均呈現下滑表現。
6.八貫(1342)第一季因四大產品線依客戶需求加大及加速出貨,營收、獲利齊創同期新高。第一季營收7.8億元,營業淨利1.6億元,季增38.2%、年成長32.3%,稅後純益1.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達1.79元。
7.全球類比IC大廠德州儀器(TI)首季財報超市場預期,受惠工業市場終止連續七季下滑,加上供應鏈效率提升,對第二季展望亦釋出審慎樂觀訊號。法人分析,多數台系PMIC廠商積極擴大或轉型至非IT/消費性或利基型市場,以區隔歐美IDM/大陸本土廠商產品競爭。在國際大廠營運漸趨回穩,大環境漸入佳境,對國內PMIC廠商如致新(8081)、茂達(6138)、力智(6719)、矽力-KY(6415)營運也有望復甦。
8.安控大廠晶睿(3454)發言人暨全球行銷處處長謝邦彥24日表示,美國市場占比達6成,為貼近客戶需求,及掌握優秀人才及技術,決定赴美國矽谷成立全球設計中心。另外,因應美國關稅政策,晶睿自有品牌安控產品,預計5月份適當調整售價,亦是第一家公開宣布要漲價的安控業者。
9.年內除交通建設大有潛力外,核能相關建設也受到關注,總統賴清德日前提到對先進核能技術持開放態度,市場看好少數有核電廠建設經驗的老牌營造廠如新亞建設(2516),在核安、核廢需求下未來有更廣闊接案空間。
10.華城(1519)轉投資華城電能、士電(1503)參加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競相推新品布局電動車充電樁市場。
華城推出全台電動車最高功率直流充電樁640kW極速充,預計年底前全台充電樁建置3,800槍,業績拚兩位數成長,今年並啟動充電樁外銷亞洲計畫。(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