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新基金Q2搶進場 13檔超吸睛

【時報-台北電】第二季台灣基金市場持續推出新產品,截至4月底止共計有13檔新基金陸續進行募集,當中包括多檔美債、全球多重資產與台股相關ETF,尤以主動式ETF的推出最受市場關注,成為本季最具指標性的發展趨勢。
統計四家投信提出主動式台股ETF的申請,為台灣ETF市場注入新風向,首檔野村臺灣智慧優選主動式ETF(00980A)5月5日正式掛牌,雖因新台幣在短期二日內對美元大升值、台股急速修正,使該基金掛牌首日即跌破發行價10元,破發後也吸引不少買盤介入。基金經理人表示,股市在低檔募集基金,雖無法募集到好成績,但卻能給投資人好報酬,基金經理人壓力較小。
第二季新基金募集展現三大特色,一是ETF仍為主力,包含美債、科技與台股主題;二是多重資產型基金持續受到資金青睞,反映投資人對風險分散的重視;三是多檔主動式基金集中於5月中旬後進場,顯示投信布局策略性強,惟需觀察整體市場氛圍是否回穩。
台新收益領航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謝夢蘭分析,近期市場熱議2025年美債到期規模9兆美元、6月到期規模達6兆美元,但實際的償付壓力並不如報導中的嚴重。到期美債核心組成部分是短期國庫券,關鍵的中長期附息國債到期規模反而呈現下降趨勢,2025年甚至低於2023年和2024年的水平。短期國庫券主要持有者為貨幣基金等機構,對長端利率影響有限。不過,後續金融市場能否止穩,經濟情勢是否惡化,將觀察各國與川普政府的協商進程。
法人認為,在關稅議題未明朗前,市場仍是大幅震盪的格局,投資人較希望可以降波動,因此相對認同多重資產,運用股債彈性調配,並搭配避險另類資產如黃金,發揮隨漲抗跌的優點。
其他台股主動式ETF、台日股雙搭、印美債搭新組合、主攻電力基建息收ETF或基金,均具有中長期發展潛力,但能否立即取得市場認同與吸引穩定資金流入,都將成為觀察重點。(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惠聆/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