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電》雙鴻 今年業績拚逐季增

【時報-台北電】雙鴻(3324)舉行股東會,董事長林育申受訪表示,高瓦數AI伺服器散熱方案布局已見明顯成效,今年相關營收比重將突破4成,更有機會拉升至5成,成為支撐全年成長的主要動能。法人看好,雙鴻業績今年將逐季增長,下半年可望明顯優於上半年,全年營運續寫歷史新高。
針對產能布局,林育申直言,水冷相關接單量續增,預估泰國廠產能將在第三季滿載,並延續到年底。雙鴻目前在泰國設有一座主要廠房,年底前將完成建設第二座新廠,預計明年第一季末量產,屆時泰國產能將與中國大陸廠持平並各占一半,且成本結構逐漸拉近。
他指出,在美中關係持續緊張、關稅與政策不確定性升高下,出貨至美國市場的產品已大幅轉移至泰國廠區。未來泰國廠將作為水冷系統組裝與出貨美國的核心基地,將成為雙鴻全球最大廠區,符合國際品牌對供應鏈「中國+1」策略的期待。
儘管考量北美設廠選項,但林育申坦言,美國本地製造成本過高,目前傾向以墨西哥為潛在組裝據點,評估方向以滿足終端客戶需求為主。
林育申指出,就供應鏈而言,中國大陸仍是全球最成熟的精密加工供應鏈,雖然國際客戶開始尋求去中化,仍需時間培育新地區製造能量。據悉,雙鴻目前散熱產品的部分零組件仍依賴中國大陸廠,再透過轉運至泰國進行組裝。
因應泰國新廠建設與設備前移計畫,雙鴻今年資本支出將增加約5億元。儘管全球經濟變數仍多,包括匯率波動與原物料價格上揚,但林育申認為,AI伺服器散熱需求確定,全年營運維持成長格局。
他亦提及,在高瓦數AI晶片驅動下,未來每一台AI伺服器所需散熱功率動輒數千瓦甚至數萬瓦,「一個櫃子可能就要耗掉一個鄉鎮的電」,台灣能源條件目前看來尚不利於大型AI應用發展,全球則朝向小型核能與分散式部署趨勢前進。
雙鴻2024年營運表現亮眼,稅後純益達18.92億元,比2023年大幅成長53.69%,每股稅後純益(EPS)21.23元,寫史上最佳年度紀錄。(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楊絡懸/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