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專訪》汎銓柳淳浩:美國子公司拚明年損平 要當世界一流企業(4-4)

時報新聞   2025/10/28 10:51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問:汎銓(6830)美國子公司在集團中扮演何種角色?汎銓集團未來營運展望?答:就汎銓集團佈局來看,目前全世界的材料分析產業,包括美國的競爭對手,沒有一間公司做到在台灣跟美國同時深耕,我們現在是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希望可以讓台灣及美國兩邊的產業資訊能夠dynamically flow (動態流動),我們提早接觸新創公司發現一些機會,也可以跟台灣的團隊分享,成為集團資訊的前鋒。

 再者,雖然我們已有日本、中國及美國實驗室,但很少去著墨國際知名度,從美國子公司建廠開始,我就不斷地將Branding(品牌推廣)行銷出去,除了過去的connection(關係),也拓展到一些產業的重要人物,逐漸走到檯面上,讓他們知道這20年來,我們公司一直在背後幫助很多公司,並透過美國子公司開始寫一些有意義的品牌故事,我們在美國也會參加一些半導體相關的高峰會,讓愈來愈多國際客戶知道我們。

 目前美國子公司已經開始有少量的業務,有些公司一些研發案不是很機密,沒有那麼在乎資安,學術界也有少量的,目前美國子公司比較是在一個準備起來的階段,等到客戶稽核過了之後,我們就會開始有穩定委案量,預期11月左右會比較明顯看到成長,我們現在的目標是先把整體產能跑到滿,之後若委案量變大,我們就會開始擴產,我們希望明年可以達到Break Even(損益兩平)。

 除了儘速達成損益兩平,由於美國的FA市場大,當我們現有產能滿了之後,我會想要把台灣一些折舊已折得差不多的FA機台移到美國,因為美國的單價高不少,這個時候去美國是可以發揮很大的效益,只要有訓練與適當的人才,就可以把這些設備的效益轉換變成很大的業績進來。

 由於我們在台灣、美國、日本及中國都有實驗室,現在算是全球營運,我們一直以來的策略就是,我們的機台新買進來,哪邊有業務就去哪裡,我們是看著市場的需求,哪裡有需求,我們就配機台去,因為我們的機台是可以移動的,所以未來美國營收佔比有多高,取決於美國整體的研發動能跟市場有沒有辦法支撐,以及台灣或其他地區的成長幅度是多少,這些會讓我們去考慮我們機台應該怎樣配置。

 對我們產業而言,最重要的三件事為「資料要非常準確可靠」、「資安保護要非常好」與「交期要非常快」,無論是美國、台灣、日本、大陸,我們就是把這三件事都做到極致;我們也會致力提升產線效率,因為我們的交期是用小時在算,如果這個產線的效率可以每個人做一個樣品從50分鐘變成48分鐘,即使只是都快兩分鐘,整個產線的效率都提升非常多,這些是我們一直想要做的事。

再者,我希望公司未來能夠真正以數據來驅動營運,讓所有可以量化的都被量化—無論是人的 KPI、工廠的各個節點,甚至決策過程本身,都能透過數據變得更客觀、更有依據;現在的數據科學與 AI 算力,已經足以將許多過去難以量化的部分轉化為可以被分析、被優化的指標。

為了實現這個方向,我在公司內部成立了DSE(Division of System Excellence)小組,專注推動系統創新與流程優化。這個小組的核心任務是整合工程與營運數據,推動如 E-System 升級、資料驅動的生產管理、以及跨團隊協作平台等新專案。透過這些系統化的工程與數據基礎,我們希望讓公司從經驗導向逐步轉型為真正的智慧化、數據驅動型企業。

未來,我希望可以將美國企業bottom up(下而上)文化帶入汎銓,讓公司文化不要這麼的Top Down(由上而下),並持續尋找培養跨領域的人才,例如:他可能具備工程背景,如果他會打程式設計,或是會一些資管,他可以對公司的整體營運是不只是從工程的角度出發的;我們也會從公司系統面去建立一個制度,無論年紀,只看能力、視野、高度與潛力,讓有能力的年輕人被看見,進而吸引更多優秀年輕人加入。

身為公司策略長,我將持續推動台美雙向創新,深化集團的技術實力,優化系統效率,並整合兩地的產業資源,做出對內、對外的策略性決策,帶領MSS邁向世界一流企業。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