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群益證歐美軍工投資論壇 解析軍費成長產業大贏家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全球地緣政治結構根本性轉變,史無前例的軍工產業擴張周期已然展開。群益證(6005)掌握市場脈動,30日舉辦「歐美軍工投資論壇」,邀請群益投顧資深研究員謝潤承深入剖析,受政策、預算與技術升級共同驅動的軍工擴張投資浪潮下的長期投資機會。
謝潤承指出,此波擴張的核心驅動力來自歐美政治體系堅定的財政承諾,而非短期新聞效應。政策面部分,北約各國領導人已於6月的峰會達成共識,支持在2035年前將成員國的國防開支占GDP比重拉高至5%,標誌著對歐洲安全危機的堅決回應。
財政方面,德國2025年國防預算將投入860億歐元於國防領域。歐盟5月通過價值1500億歐元的「SAFE」國防專案,支持2030年再武裝計畫,該方案要求未來至少65%的武器系統需在歐盟成員國或相關經濟區生產,確保關鍵軍事供應鏈安全,也衍生巨大商機。
軍工產業特性為訂單能見度極高,主要業務被少數具獨占優勢的全球巨擘壟斷。謝潤承點出歐美市場的企業布局重點。在美國,洛克希德馬丁以高達95~98%的國防業務比重,持續在F-35、F-22戰機等關鍵領域維持領導地位。
諾斯羅普格魯曼專注於B-21 Raider匿蹤轟炸機等高階航太及飛彈系統。通用動力則憑藉在地面裝甲車、海軍艦艇和核動力航空母艦上的獨占地位,確保穩定且長期的業務收入。而RTX(雷神)仰賴在響尾蛇飛彈系統和F-35發動機的壟斷優勢。
歐洲方面,萊茵金屬在德國啟用歐洲最大的彈藥廠,於歐洲彈藥體系掌握領先地位。英國航太系統擁有跨軍種產品平台,是英國、澳洲與加拿大等國的核心軍艦供應商。達利斯則憑藉在雷達、作戰管理系統和資安領域的領先地位,確立其戰略價值。
謝潤承強調,此波擴張不僅是舊裝備的補充,更以技術升級為核心。在無人機、AI應用於戰場等新興軍事科技的驅動下,將有更多企業成為此波兆美商機中的最大受惠者。技術迭代升級,保證了軍工產業支出的持續性與高毛利。
由於全球地緣政治的結構性變化,歐美國家的國防開支已轉化為穩定且可持續的預算推動,使軍工產業長期訂單的能見度與成長性極高,投資人宜將此趨勢納入未來數年歐美股市重要資產配置的一環,掌握潛在的產業高度成長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