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股市》安世條件解禁 台廠續受惠

【時報-台北電】美中角力下的半導體禁令事件—安世半導體(Nexperia)日前傳出已獲得「符合條件的出口豁免」,得以恢復向部分海外客戶出貨,受此消息影響,台廠相關轉單受惠業者晶焱(6411)、強茂(2481)等3日股價重挫。不過,功率元件業者透露,這次「條件式解禁」遠非危機解除,反而進一步鞏固國際大廠加速推動去風險化的產業挪移;長期來看,全球功率元件供應鏈版圖仍將逐步洗牌。
業者指出,所謂的「恢復出口」並非全面解禁,核心問題在於限制條件的模糊性。相關業者透露,消息稱「符合條件的出口可豁免」,但安世半導體真正牽動國際供應鏈神經的核心環節,在於其晶圓製造能力與中高階製程的元件出口。業界普遍認為,這些關鍵技術與產品的出口,不可能以「簡單條件」即可輕鬆獲得通行證。
廠商仍然擔憂,未來安世對特定客戶或特定產品的出貨,若需實行逐案審查或受制嚴苛的性能指標限制,將形同在地緣政治的顯微鏡下營運。目前業界共識,縱使恢復供應,都會將部分訂單轉向其他供應商,確保料源穩定;據悉,台廠晶焱、強茂、德微等業者依然受惠。
供應鏈業者透露,ESD業者晶焱特定料號交期已達4個月,並且向其他IDM業者、晶圓代工廠尋求支援;功率元件業者指出,大電流產品原本就受到AI需求增加,產能已略顯緊張,不排除未來缺料漲價將會陸續發生。
部分ODM廠、車廠質疑Nexperia交貨能力及品質,持續擴大尋找替代料源。業者分析,從供應鏈長遠布局來看,這次事件最大的隱性衝擊,在於信任機制的崩塌;儘管安世短期內獲得出貨許可,但這次突如其來的政治干擾,已向全球製造業再次驗證「地緣政治風險」是隨時可能被引爆的真實炸彈。
半導體元件的採購決策,著眼於未來三到五年的穩定供貨能力,而非單純的價格優勢。當一家關鍵供應商,其出貨權能隨政治風向而波動時,國際大廠將不可避免地將其視為高風險選項。
相關台廠分析,這對長期受地緣政治波及較小的台系晶片廠而言,反而是一次強化產業地位的結構性機會。由於半導體元件的產品驗證期長、替代周期慢,只要這種政治干擾的陰影一日未散,客戶尋求替代供應商(Second Source)或首選非政治敏感地區的趨勢便會持續。(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張珈睿/台北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