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市值型、主動型ETF 逆勢衝

【時報-台北電】台股頻創新高下,獲利了結賣壓顯現,最新統計顯示,台股ETF受益人數單周流失2.6萬人,不過含積量高的市值型ETF人氣逆勢走強,主動式台股ETF也靠績效持續維繫人氣;債券ETF受益人數則持續減少,今年來多靠短債、非投資等級債撐住人氣。
根據集保中心最新公布台股ETF受益人統計數據,截至10月31日止近一周主、被動式台股ETF受益人數減少26,531人,來到1,128.78萬人,68檔產品中,僅22檔產品上周受益人數有所增加,其中以市值、主動式、科技上榜較多,上榜的產品包括0050、0052、00981A、0056、00985A、00982A等,可見在近期台股受AI題材激勵、科技股領漲下,投資人也透過在科技權值與成長股著墨相對較多的市值型ETF、科技型ETF,及能因應市況靈活調整部位的主動式ETF參與行情。
債券ETF方面,主、被動式債券ETF受益人數近一周合計減少3,909人,102檔產品中,僅31檔產品受益人數有所增加,其中尤以短天期債、非投等債最受青睞,一舉攻佔1~4名,以群益ESG投等債0-5 (00985)最受青睞,受益人周增305人,其次則為群益優選非投等債(00953B)、第一金優選非投等債(00981B)與國泰US短期公債(00865B)。
主動群益台灣強棒(00982A)經理人陳沅易表示,隨著AI技術及相關應用持續發展,包括AI基建支出上修、新一代GPU問世量產,有助帶動相關零組件出貨需求,加上消費旺季來臨,皆有利於電子強勁出口動能有望延續,因此整體而言仍看好台股表現延續。在產業配置上,電子股仍為布局重點,AI概念如晶片製造、IC設計、伺服器組裝值得關注,其他如低軌衛星、電力設備等亦可留意。投信法人表示,聯準會雖重啟降息循環,不過同時仍有政策與經濟不確定性的干擾並存下,接下來降息路徑仍不易掌握,所幸經濟保有韌性,發債企業營運尚屬穩健,料市場對於存續期偏短、利率敏感度相對較低,又能提供收益的短天期投等債、非投等債配置需求仍旺,以此作為兼顧波動管理與收益來源的選擇,相關債券ETF是投資人在當前政策前景尚未明朗下可多加善用的理財工具。
整體來看,現階段經濟無衰退疑慮,發債企業的營運表現尚屬健康,非投等債ETF不失為現階段投資人可考慮善用的工具。(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陳欣文/台北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