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產業分析》從地面打到天上!遠傳攜Kuiper、中華電憂5G別被擠出軌

時報新聞   2025/11/04 13:22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台灣低軌衛星戰火正悄悄點燃!遠傳(4904)與亞馬遜Project Kuiper合作布局LEO通訊服務,搶先啟動28GHz頻譜測試,準備在2027年前實現商轉;中華電(2412)則不讓步,主打已上線的OneWeb服務、布局三軌衛星網絡(GEO/MEO/LEO),強化「海纜斷線也能上網」的備援實力。雙方一邊較勁技術布局,一邊在頻譜使用與干擾議題上隔空交火,讓台灣低軌衛星市場的開放競局提前升溫。

遠傳正與亞馬遜Project Kuiper洽談在台落地低軌衛星(LEO)服務,憑藉手中的28GHz(Ka-band)資源,並已於今年8月分別取得數位發展部「技術實驗/研發專用電信網路頻率使用證明」與NCC的實驗網路設置核准,啟動相關測試。遠傳總經理井琪表示,此案「一切合法合規」,公司將依「技術中立」原則推進並配合主管機關規範。

不過,中華電質疑,原規劃供5G mmWave使用的28GHz頻譜若挪作衛星上行,合法性與對行動網路的干擾風險仍待釐清,並呼籲政府建立明確的頻譜政策與協調機制。爭點聚焦在Kuiper第一代用戶終端規劃的28.5–29.2GHz上行頻段與遠傳既有5G頻率重疊,因此依規需與行動業者協調,以避免共頻干擾。

井琪指出,過去在5G標前,頻道規劃及移轉已是困難重重。例如目前與台灣大(3045)就C4頻段仍存協調難題,顯示頻譜移動涉及複雜技術與多方利益協商,相關挑戰並非單純行政作業,牽涉實際操作與業者間合作關係。她強調,電信市場已屬開放競爭,產業發展應兼顧公平與多元,避免由單一業者主導;鼓勵多方合作與更多使用者選擇,才能維持產業健康。

就產業角度來看,低軌衛星要在台落地,短期關鍵不在電信業者之間的技術較勁,而在於明確共用頻譜的規則與協調機制,並界定服務場景,包括備援、偏鄉或一般商用,以及可接受的干擾門檻。中期成敗則取決於低軌衛星供應鏈的成熟度與用戶終端成本能否降到可商轉水位。目前遠傳雖握有28GHz與實驗網優勢,但後續進度仍繫於MODA(數發部)與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的最後定調。

中華電近兩年採「多軌道」策略推進衛星通訊:2024年先與Eutelsat OneWeb上線LEO服務作為備援骨幹;今年6月取得台灣首張OneWeb LEO商用執照、同年11月再獲SES O3b MEO商用許可,成為國內首家同時具備GEO/MEO/LEO三軌營運資格的電信商;另與美國Astranis合作規劃專屬微型GEO衛星以擴充台灣上空容量。應用鎖定離島、遠洋、關鍵基礎設施與災害備援等高韌性場景,強化「海纜受損時不停網」能力。

政府現階段以「通訊韌性」與「自主能量」雙軌並行:一方面與亞馬遜Project Kuiper洽談在台落地,作為OneWeb之外的第二套LEO選項;另一方面由國科會/國研院太空中心推動「Beyond 5G LEO」計畫,規劃至2029年前與國內電信與產業鏈合作完成6枚LEO通訊衛星,逐步建立本土衛星通訊能力。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