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財新中國3月製造業PMI 4個月高點

【時報-台北電】大陸3月製造業活動擴張步伐加快。繼前一日官方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0.5,創1年新高;財新中國最新公布3月製造業PMI亦升至51.2,不僅高於預期並創下4個月高點。但專家指出,隨著美國對等關稅公布後「搶出口」效應消退,須關注政策刺激效果能否延續至第二季。
綜合陸媒1日報導,從分項指數來看,財新中國3月製造業中的新出口訂單創下11個月高點,就業指數逆轉此前連續半年收縮態勢,重返擴張區域。另外,生產指數、採購量指數在擴張區間升至四個月來最高,顯示生產活動持續加速。
新訂單指數、生產經營預期指數雖然在擴張區間下降,但仍高於2024年均值。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則是6個月來首次跌入收縮區間,出廠價格指數在收縮區間小幅下降,顯示價格持續承壓。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個月來首次低於榮枯線,幅度輕微。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分析,今年前兩個月,大陸經濟發展態勢呈現回升向好跡象,但當前就業市場依然較低迷,通縮壓力依舊存在,主因仍是有效需求不足,市場主體樂觀預期不強。
王?說,今年大力提振消費需要官方在穩定就業、減輕居民生活負擔、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多著墨,穩住股市房市、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亦是促消費的重要保障。
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官方刺激政策在去年第四季和今年第一季顯效,須關注政策刺激能否延續至第二季進而形成持久作用,否則還需加碼政策力度。
他指出,大陸出口仍將保持一定動能,預估第二季官方製造業PMI料將處於目前水準附近,財新PMI則可能稍為回落至51。尤其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後,大陸可能降息降準,估計降息20個基本點,降準0.25~0.5個百分點,全年會各降兩次。不過大陸債息及政策利率已非常低,降息空間有限。
投行巴克萊銀行1日最新報告指出,大陸經濟正面臨需求與供給失衡的挑戰,需求指標疲弱尤為令人擔憂。儘管工業生產數據表現穩健,但勞動市場惡化、房地產投資萎縮及出口下降正對經濟造成壓力。預估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維持在0.5%或以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則持續通縮。(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欣/綜合報導)